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音乐> 演唱会> 正文

邹锜:俚曲里的艺术人生 晚报记者 杨秋云

淄博晚报 2016-11-16 00:00 大字

2014年,邹锜和团队在山师大录制《聊斋俚曲》今年,邹锜歌唱俚曲现场照邹锜,从小就爱唱,在美声、民族唱功修炼的炉火纯青之时,国内外大奖纷至沓来,声望名噪一时,他却退出歌坛,选择了鲜为人知的淄博民歌——聊斋俚曲。

把聊斋俚曲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是邹锜的梦想。2007年,他首次在张店开办“聊斋俚曲”个人演唱会;2008年,他拜蒲松龄第十一世孙国家级聊斋俚曲传承人蒲章俊为师;2009年他出版了“聊斋俚曲”专辑;2014年,他创建了淄博市聊斋俚曲艺术团……

11月18日晚7点,在淄博剧院,“齐(锜)韵绕梦”——淄博民歌独唱音乐会将拉开帷幕。时隔十年,技艺更精湛的邹锜再次开俚曲独唱会,为淄博的父老乡亲再次送上这份厚重的乡土盛歌。

20个春秋闻鸡起舞磨练声音、走街串巷搜集俚曲素材、走进校园推广俚曲艺术,邹锜所做的这些就是让更多的人喜欢俚曲,让更多的淄博民众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

昨日,在张店杏园东路的聊斋俚曲艺术团,记者见到了邹锜。“精神干练”是邹锜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谈起他的艺术历程,邹锜边说边唱,在悠扬的曲调中,我们边谈边采。

邹锜1962年出生在张店区洪沟村,儿时的他学唱歌都是从洪沟村电线杆上的大喇叭里学来的。他痴迷唱歌,在家唱,上学的路上也唱,那时候唱歌会被认为不务正业,而邹锜的母亲却是一位开明的妈妈,邹锜很幸运,在别人风言风语的吐沫星子里,母亲是他坚强的后盾。

1984年,邹锜农转非到淄博第二塑料厂参加了工作。虽然成为了一名工人,但他对唱歌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当年,工会组织文娱活动,动员他报名唱歌。他守着那么多工友,刚唱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中的一句“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就紧张得卡了壳。工会主席端了杯水为他解围:“小邹,没事。喝口水,再唱。”他这才定了定神,一直到唱完,那是他的“处女唱”,有了当众首唱,慢慢的,在以后的文艺演唱中,胆量越来越大,不但会唱还不怯场。

为得到专业的指导,邹锜先后到淄博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找了杨红羽老师求师学艺,断断续续地学了2年。一次,淄博市群众艺术馆与淄博师专联合赴矿务局的演唱会,他唱了《草原之夜》,台下观众一再叫好。被同去演出的国家一级演员、淄博歌舞剧院的王璞琴相中,邹锜做了她的学生。从此跟王璞琴学唱歌——从美声转唱民歌。拜了师的邹锜并不满足,他开始跟着王昆老师的碟子、磁带学,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声乐乐理知识。

痴迷:待岗工人苦练唱歌

收获:大奖名气纷至沓来

1992年,他在张店区傅家地区艺术节上,以《乌苏里船歌》而崭露头脚。1996年,淄博电视台播出了他的个人专辑“歌迷邹辉”(邹辉是邹锜艺名)。1998年,邹锜独自去福建东南电视台参加《银河之星大擂台》节目夺得第二名。王璞琴老师告诉他:“我有个老师在厦门,你帮我顺道去看看他吧。”这个人就是厦门大学任声乐教授的杜声宏,是中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金铁霖的师哥。邹锜说,他很幸运的成了杜声宏的关门弟子,杜老师知道了他是一名普通工人,却还坚持唱歌,杜老师深深为之动容,课时费分文不收。这让邹锜一直感念感动。

邹锜不断的学习苦练,使他一次次斩获了累累硕果,在全国各地参赛演出,民歌、美声屡获大奖。1999年,他获得淄博市电视歌手大赛特等奖。2002年秋天报名参加山东省职工电视歌手大奖赛,获得三等奖。2004年,他凭借《黄河口的汉子》拿到了中国原创歌曲山东赛区“十大”金曲奖,同年,在北京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了全国的比赛,拿到全国“金色彼岸之声”民族唱法银奖。接着邹锜从广州拿到全国“情歌赛”民族唱法“十优奖”。

2002年以后,歌唱事业一路平坦,而因为唱歌他也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那时,单位效益不好只能挂职。待岗期间,他要生活要吃饭,邹锜毅然带了七八人的演出队,开始在全省各地“走穴”。

他组建的演出队有主持有歌手,还有模特队,在饭店、夜总会等场所演出,一场能挣到3000元。那时,不光在淄博演出,他还到济宁、兖州、东营等地演出,一个月下来收入不菲。

翻篇:弃美声唱俚曲

在他演唱最鼎盛时期,邹锜想在淄博举办一场演唱会。节目清单列出后,他请老戏剧家陈倩指点,而陈老师却给他泼了一头冷水。“你唱他们唱的歌,只不过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唱,淄博有这么好的文化底蕴,你怎么不去唱?”“唱什么?”“聊斋俚曲。”受陈倩老师的教诲,邹锜如梦初醒,他开始钻研俚曲文化。聊斋俚曲是流传在淄川区一带的民俗时调,是明清俗曲的精华,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聊斋俚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边学边唱中,他被这宛转悠扬的乐曲所吸引,被俚曲的故事所感动。“这么好的文化遗产,必须要得到传承发扬!”邹锜暗暗的下决心,他开始拜师学艺,苦练声音,在俚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5年5月去歌唱家王昆家拜师学艺。邹锜唱的是蒲松龄的俚曲牌《耍孩儿》和《玉娥郎》。王昆听完后非常赞赏,并把他收到门下。当年,邹锜登门学习七八次。次年王昆推荐他参加中央电视台《非常6+1》,邹锜考虑到自身是一名普通工人,他临阵退缩了:“我就不去吧?”现今,他追悔莫及,并常感慨道,能做到的事,就要尽快去做,不要让自己在悔意中走过。

拜师四年后,邹锜的聊斋俚曲光碟问世,他给王昆老师寄过去一盘,王昆老师听了很开心,并说,邹锜的俚曲已经唱出了乡情,揉进了感情。邹锜一直想在北京开一场演唱会,也算是给王昆老师的回报,但是2014年,邹锜积劳成疾忽然得了一场病,他只能在家卧床养病,恰恰这时王昆老师去世——这成为邹锜终生都难以释怀的事情。

拜师:爱上俚曲一发不可收

俚曲悠扬动听,和美声民族唱法大有不同,学了那么多年的美声、民族发声方法,再要抛弃原本形成的唱法,回头唱原生态的俚曲,无异于自废武功,要想唱好更难,邹锜需要比一般人付出的更多,他无时无刻不在琢磨,每天苦练终修成正果。

2006年11月,张店电视台播出了他的个人演唱专辑《俚曲悠悠唱仙乡》;2007年10月,他举办了聊斋俚曲独唱音乐会;2008年9月,蒲松龄第11世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聊斋俚曲”传承人蒲章俊收邹锜为徒。邹锜说,俚曲是清初蒲松龄将自己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文学体裁,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说唱与戏剧作品。

为寻找俚曲的原汁原味,邹锜仔细揣摩鲜樱桃的唱腔发声,尽量去找声音、吐字靠前的民间戏曲唱法,一遍一遍去听鲜樱桃的《王小赶脚》《赵美蓉观灯》。2009年9月,他在张店举行了《聊斋俚曲》演唱专辑CD、DVD光碟出版发布会。两年后,《聊斋俚曲》CD版荣获淄博市优秀文学艺术奖。

俚曲被邹锜一次次的推敲,一次次的演练。如今,他融入感情,用科学的发声技巧,去演唱聊斋俚曲,是聊斋俚曲发展历史的一次飞跃。2015年10月,他在淄博剧院演唱的《玉娥郎》,得到市歌舞剧院声乐专家的认可:“恭喜你,你唱得非常完美,终于找到自我了。”“为什么呢?”“你是高位置的发声,吐字又是非常清晰,你的气息和感情的运用非常到位,目前来说,应该给你竖大拇指!”

2011年7月,他成立邹锜民族艺术工作室,并排演聊斋俚曲。2014年5月30日,他创办的淄博市聊斋俚曲艺术团正式成立。当天,他们还在蒲家庄“俚曲茶座”献上一台精彩的原汁原味的聊斋俚曲,演唱完毕,得到了父老乡亲的好评。

现在的聊斋俚曲艺术团有二三十人组成,乐队演奏、演员一应俱全,队员们年龄在四五十岁,大多是业余爱好,他们拿出休息时间,每周至少排练一次。“我们欢迎年轻的俚曲爱好者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邹锜表示,年轻人是聊斋俚曲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他是团长,这更让他感觉到肩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传承:俚曲是追求传播是使命

邹锜说,俚曲词美、音乐美、故事更美,是淄博齐文化的一大瑰宝,但是每次出去演唱,听众都鲜有人知。“淄博还有民歌?”邹锜与人交谈俚曲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质疑,他心里很难过,为了把聊斋俚曲发扬光大,这几年他除了四处奔走拜师学艺外,他还多次到蒲家庄挖掘素材。每次走街串巷,与七八十岁的老人聊天谈俚曲,但是这个年龄段的老人会唱俚曲的也很少了,这更增加了邹锜的焦虑感。

邹锜深深地感到,对弥足珍贵的聊斋俚曲的保护和传承是他的使命。为此,他自掏腰包来筹办个人演唱会。他说:“在陈倩、丁恩昌等老师的扶持下,经过这些年的素材整理,演唱排练,这次个人演唱会我们选定了十多个曲目,登上舞台不为别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喜欢这门艺术,把老祖宗留下的瑰宝传承下去!”在他看来:“唱美声民族是用来赚钱贴补俚曲的!”

为了聊斋俚曲的发扬光大,邹锜从去年至今他和团队已连续开了两场俚曲音乐会。18日,他又要开个人独唱会,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俚曲,他不止开音乐会,他还进校园,从娃娃教起。

2014年,他在张店人民东路小学义务教学一年;今年又到淄博中学,教会了同学们四个曲牌,两只俚曲。而淄博中学展演的俚曲也大受好评,频频获奖:在市中学生社团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市“百灵艺术节”一等奖,省中小学生戏剧大赛淄博赛区高中组第一名。“学生们能得到这样的奖励也是对我的鼓励,我很欣慰,通过这个事,我觉得俚曲还是受人喜爱的,下一步,我想还是要结合基础教育,为宣传家乡的民间艺术多做些事情。”

邹锜表示,俚曲已经种进了他的心里,俚曲艺术是他的毕生追求,传播俚曲文化既是责任更是使命。

新闻推荐

江苏卫视宣布加入2017跨年狂欢

江苏卫视23日率先宣布,2016年12月31日晚,江苏卫视将继续举办跨年演唱会。江苏卫视跨年品牌“操盘手”王希表示,今年的跨年晚会将力邀华语乐坛的高水准唱将,继续延续“白金演唱会”的卓越品质。江苏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