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终于开口认领诺奖
据北京晚报报道 北京时间昨日6时,75岁的美国民谣诗人鲍勃·迪伦终于开口了!据英国媒体报道,鲍勃·迪伦已致电瑞典文学院表示自己接受诺奖,“真是难以置信啊。”鲍勃·迪伦表示自己虽然此前多次被提名,但从未想过真的会得奖。当他听到自己得奖的一瞬间的感受是“太美妙了” “谁敢梦想得到这样的奖?”报道还称,瑞典方面的诺奖基金会还不能够确定,迪伦是否能够出席12月10日的授奖仪式,但“迪伦告诉英国一家报纸说,如果可能的话他会出席。”
自本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鲍勃·迪伦以来,他本人对获奖一事一直没有任何方式的回应。获奖后鲍勃·迪伦只在他的个人主页上发布了一条简单的更新,加上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称谓,不过随后在24小时内就删除了这一条,这让很多人对他对于得奖的态度猜测纷纷。甚至有人猜测此前萨特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幕,要被一向特立独行的鲍勃·迪伦重演。
对于为何对得奖迟迟不回应,也不接瑞典文学院通知他领奖的电话,迪伦开玩笑道,“我就在这儿呀”,没做正式的解释,似乎只是没接到一个电话而已。
沉默,也许更像鲍勃·迪伦
“我不是你想要的那个人,亲爱的,我不是你需要的那个人”,1964年,鲍勃·迪伦在第四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的一首歌词这样写道。的确,迪伦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迪伦,这一点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沉默可以得到佐证。
瑞典文学院本月13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迪伦,年届75岁的他成为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音乐人,但迪伦本人的反应有些出人意料,诺奖这一罕见“跨界”之选也引起巨大争议。
迪伦本人做了啥
在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的同一天晚上,迪伦在拉斯韦加斯举办的演唱会上对此只字未提,整场演唱会他甚至除了唱歌一句话都没有说,也没有和观众互动。同样是在《鲍勃·迪伦的另一面》发行的1964年,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这位“执拗”的哲学家断然拒绝,表示“一个作家不应该和一个机构有牵连”。52年后,迪伦做得更绝,完全无视自己获奖这件事。
十多天里,迪伦不仅没有发表任何声明,甚至没有给瑞典文学院回拨过电话。可以将迪伦本人和诺贝尔文学奖直接联系起来的唯一线索,是迪伦个人官方网站在宣传其新书《The Lyrics:1961-2012》时标注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一行介绍,但很快又将其从官网撤掉。在这背后是否是迪伦本人授意尚不得而知。
反对的人都说了啥
而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位歌手,被认为是诺奖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结果。《纽约时报》撰文写道,此事“引发对歌词是否与诗歌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讨论”。该报一篇题为《鲍勃·迪伦获诺贝尔奖重新定义文学边界》的评论指出,不少人对歌词可以与诗歌等高雅文学作品等量齐观持有不满意见。还有人认为迪伦的歌词涉嫌抄袭,指出迪伦在自传中明显借鉴了杰克·伦敦书中的语句,另有专辑抄袭了日本小说家佐贺纯。对此,迪伦本人2012年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曾说,“在民谣和摇滚圈,引用是一个使内容丰满或者更加丰富的做法……歌词首先要与音乐和旋律一致,在这基础上怎样都可以。你创作的所有东西都是你的,我们都这么干”。
支持的人都说了啥
《鲍勃·迪伦在美国》作者、美国历史学者肖恩·威伦茨说:“人们混淆了艺术和学术论文,这个观点对艺术家的所作所为是极大的误解。有什么理由把迪伦排除在文学之外?”2001年至2003年连任三届美国桂冠诗人的比利·科林斯认为,迪伦并非仅仅是一名歌词作者,他创作的歌词“离开口琴、吉他或者他独具特色的嗓音依旧吸引人,我认为他有资格被称为诗人”。迪伦目前对待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也许正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他。在1964年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迪伦就曾表示,“我不想再为别人而写”,“我更愿意写出自己的内心”。
新闻推荐
◆人物简介陈义宗,国家一级演员、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兰州歌舞剧院艺术指导、国家精品舞剧《大梦敦煌》原创人员、主要演员、舞蹈总监、2008年被授予甘肃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5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