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音乐> 演唱会> 正文

看,千年古都迈出丝路起点新步伐 “丝路新看点——全国城市媒体社长总编西安行”侧记

西安日报 2016-09-25 00:00 大字

■记者 闫珅   

秋风吹渭水,宾客满长安。西安,用满城秋美可人天迎接八方来客。9月22日——24日,“丝路新看点——全国城市媒体社长总编西安行”采访活动在西安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党报(晚报)主流媒体负责人齐聚古城,用欣喜的目光聚焦西安,了解千年古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的新成就,迈出的新步伐。

穿越千年,见证古丝绸之路的繁华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路精神。

22日上午,在大唐西市博物馆里,对照着博物馆墙壁上青铜铸造的古丝绸之路路线图,采访团在自己的脚下寻找着昔日丝路繁华的缩影和大唐“金市”的痕迹。无论是微缩的西市场景,还是展出的众多西市遗珍,还是每一件烙着时间印记的珍贵文物和历史信息都试图通过它们历经千年的存在,为今天的人们复活一条繁荣兴盛的黄金商道。

讲解员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买东西\’的典故可能出自唐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典故与诗句一出,立刻引发采访团的兴趣点。“一家民办博物馆竟有如此多的馆藏珍品,文化元素太丰厚了,值得一看。”南宁日报社副社长潘丽清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古丝绸之路贸易盛景的全方位挖掘很有必要。古代丝路的贸易节点如今成为面向普通民众的旅游景点,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历史上西市作为丝路起点的重要地位、交易品类、商业文化和繁华胜景。

沙漠阻不了先辈的梦想,海洋隔不住人类的互往。据史载,唐中叶时仅滞留长安的外国使节就多达4000余人,有久住者长达40余年。站在玻璃钢架上,脚下两米的地方便是唐代的土层,下水道旁有几处唐代深深浅浅的车辙,仿佛依稀可以看到西市往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喧闹。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陈民生说:“这里是起点,也是终点。走出去,引进来,形成的丝路贸易,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充分体现。”

站在西市遗址,想象当年繁华。穿越千年的丝绸之路,何止喧嚣了长安,沿线各国,哪个不是受益匪浅,共同繁荣。如今,站在丝路新起点上,“一带一路”建设唤醒的不仅仅是行走千年、互通有无的历史记忆,更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发展新篇章。

创新之都的“国字号”担当

2015年9月,西安成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创新驱动是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国家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根本途径。22日下午,走进“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采访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了西安这座创新之城的激情与活力。

在西安科技大市场,城市的科技成果得到迅速转化,截至2015年,西安科技大市场累计完成技术交易额627亿元,累计入库共享设备9000台套,2015年技术成果就地转化达30%。

“西安和沈阳在新的历史时期又肩负着同样的开拓使命——完成好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全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备建省级自贸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节点作用,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双方在历史文化以及科技发展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西安的发展思路值得沈阳借鉴。”《沈阳日报》总编辑张春风采访高新区自主创新实践后,这样认为。

采访团走进中航富士达,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自2007年提交我国第一个连接器IEC标准(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提案以来,中航富士达已有7项提案成为正式的IEC标准,从而确立了在射频连接器行业的领导地位。

仅在西安高新区,像富士达这样的军民融合企业就有356家。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防科技产业基地,西安军工科研院所密集,科技实力雄厚。依托这一优势,西安已构建起了军民要素资源交汇、军地技术互动创新、军民产业融合升级的平台。

“没有想到,西部内陆地区的西安,竟有如此大的创新实力。”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编委莫士安参观富士达生产线时说,如果说杭州的滨江高新区以“互联网+”为特色,那么西安高新区的特点便是产业基础全面,服务领域更多,对“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海陆联通丝路新商队

从公元前139年,张骞的马队出长安算起,无数支商队从这里启程,向着已知或未知的西方世界踏出万里征程的第一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每周一趟向着欧洲出发的“中欧班列”正重新激活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惠。

“能在内陆地区看到这么繁忙的集装箱装载场景,让人惊喜,也不难看出西安港建设中活力与动能并存。在‘一带一路\’中寻找新的增长极,是我们这次采访的重点,在厦门通过海运到欧洲要走1个多月,而通过欧亚大陆桥的‘中欧班列\’仅需要十几天。未来厦门与西安将形成海陆之间的联通互动,届时海上运输的大宗货物的吞吐能力,加之内陆港的高效便捷,丝路沿线‘商队\’将更加频繁。”在集装箱货运区,厦门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泉佃眼前的“中欧班列”(西安)成了丝路新起点的商队,正以高速的承载力,促进东西交流,联通海陆。

从中亚班列(西安)刚开通时以陕西本地货源为主,到如今整列货物有七成以上来自外省,经过了近3年的发展,中亚、中欧班列让陕西制造走出了国门,西安的国际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也进一步夯实了西安的区位优势、交通物流优势和互联信息资源整合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不断推广运用,让人们的交流、出行方式乃至工业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位于西安综合保税区内的洋货码头,社长总编们现场体验了从西安本地进行的跨国购物。采访团在虚拟体验区体验跨境电商购物的便捷。“原来动辄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海淘体验,现在几天内就能完成,西安市民购买海外商品像沿海城市居民一样方便了。”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郑凯说,西安确实是电商产业激情洋溢的一片沃土,这里以“一带一路”为指引,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之源,不愧为中国内陆第一大港。

生态颜值刷新西安印象

忆长安,九月时。

在最美的季节与西安相遇,丝路新起点上的这座生态宜居城市将以怎样的姿态展示给采访团?23日下午,采访团在渭水岸边、在浐灞生态区寻找答案。

一个城市有水才有灵气,有水才有生机。九月的渭河,仍被绿色植被环绕,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微微的秋风送着怡人的凉爽,水鸟来此栖息。采访团行走在依水而建、古韵十足的灞渭桥,在“八水润西安”文化长廊寻访古时八水绕长安的盛景。“这里是灞河入渭口,水面广阔,河道与湿地并存。”讲解员道出“八水润西安”的生态成就。

“站在桥上,登高远眺,美景入眼帘。这里的颜值刷新了我对西安的印象。”《银川日报》记者詹思佳忙着拍照留念。《厦门日报》首席记者王火炎操作起他专门携带的无人机,在灞渭湿地上空进行航拍。“来之前我做了功课,西安灞渭桥车游湿地、大明宫、世博园等地,都特别适合航拍。”王火炎说,来到灞渭车游湿地,觉得非常大气,他一定要定格美景。

采访团漫步在世博园中,呼吸着新鲜空气,眼前的绿植以及各式建筑物都集聚于此,彰显着独特的魅力,赏心悦目。“眼睛不够用了。”詹思佳十分欣喜,她说世博园可称作“流动的花园”或陕西的“微缩景观”。对于本地市民来讲,这是休闲娱乐健身的绝佳选择;对于外地游客来讲,西安世博园是绿色生态的窗口。回到银川后她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来西安,世博园不可错过。”

水清绿绕,生态西安取得的成就要从2003年说起,十多年间,西安相继启动实施了“六片、八河、十路”等重点绿化工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八水润西安”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称号,并成功举办了第30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今年9月19日,在延安市召开的2016年中国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西安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一座城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宜居。

“此次再来西安,明显感觉到西安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绿色多了、水也多了。”9月23日中午,广州日报社社长顾涧清飞抵西安,在浐灞生态区的参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城市要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对西安这样的特大城市,好的绿色生态环境是宜居的首要前提。西安湿地保护、城市绿化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得非常好。”

文化奏响丝路新华章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9月的丝路新起点,汇聚着各项顶级文化盛事: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各类演出活动相继在丝路起点西安璀璨上演。

在中央“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西安进入了向西开放的前沿,正在以更加开放的、从容的姿态迈向世界。宾朋齐聚,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商丝路文化发展大计,共同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23日下午,在陕西国家广告产业园,采访团走进电影特效制作中心体验电影后期制作。“演唱会还需要一名歌手,在特效摄影棚内录制演出的全过程,由后期团队添加舞美、声光、动画以及现场观众等特效,就能够完成远程星迷互动。”站在绿幕前,采访团眼见为实,观摩电影特效的制作过程。

夜晚,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又将采访团带入丝路文化盛宴。在上万盏绚丽灯光照耀下,大明宫再现盛唐的瑰丽和辉煌。观看闭幕式的社长总编不约而同用“极具丝路情怀,展现长安文脉”归纳闭幕式观感。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不仅是世界电影人的舞台,也成为展示西安当代文化发展的绝佳舞台。

西安在《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西安的发展战略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定位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围绕战略定位,西安将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实践层面,西安将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挖掘自身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的创造力、生产力、影响力。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促进金融、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一批国际化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项目,提升涉外公共服务水平,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打造“魅力古城,品质西安”,建设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闻推荐

曾在蹦蹦车上开演唱会又自学根雕泥塑 “农民歌手”要上全民春晚

????简管琦接到全民春晚的邀请函????本报记者李宗华摄曾在蹦蹦车上开演唱会,逢年过节最喜欢给乡亲们演出。本报曾报道过的“农民歌手”简管琦,昨天非常开心地打来热线说:“我接到了全民春晚的邀请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