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音乐> 演唱会> 正文

芜湖籍著名程派京胡艺术家徐季平:“别让传统文化变了味”

大江晚报 2016-09-07 00:00 大字

一把小小京胡,却书写一段无悔人生。他把艺术奉为终身最崇高的追求,为之痴迷,为之奋斗,为之坚守。他就是定居南京,现为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著名程派京胡演奏家徐季平。

近日他因父亲——戏剧界的泰斗级人物李骐骥的九十大寿回到家乡芜湖。在一个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的下午,记者如约来到徐季平位于芜湖长江路的家中,他亲切随和、温文儒雅,谈吐间更是透着一种大家风范。

成长于戏剧之家

回首自己的艺术之旅,徐季平带我们回到了六十年代那个“戏剧之家”。父亲是芜湖著名的剧作家,母亲是庐剧团的当家花旦,当时住的都是集体宿舍,芜湖戏剧界的人物都集中在那里,每家一个房间,一个大通道,好似一个大家庭,这个“家”也成了戏剧表演的后台。因为几乎每日都有演出,从清晨到日落,到处都能看到唱念做打的演员,琴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徐季平就在这样的戏曲大院中长大。受这个大家庭的影响,他自小对戏曲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为学艺帮老师做家务

在学京胡前,徐季平学的是民乐二胡。当时母亲所在的庐剧团有位有名的二胡琴师张阳生。1970年的一天,去剧场玩耍的徐季平偶然听到张阳生的琴声,被深深吸引,为了可以跟张老师学二胡,徐季平为张老师打开水、跑腿买香烟、做各种家务活,也感动了张阳生。终于同意教他,当时徐季平还没有二胡,在张老师的默许下,当别的孩子学完琴休息时,徐季平便可以拿着别人的琴拉上一段。半年后,徐季平竟拿到了芜湖市青少年二胡比赛的一等奖。1972年,徐季平考入芜湖戏剧团学员班,半年后分到京剧团。

见证芜湖京剧团曾经的辉煌

进入京剧团后,徐季平跟随陈国栋改学京胡。说到当年的芜湖京剧团,徐季平无不感慨万千,“芜湖作为安徽一座名城,当年的长江巨埠,是贯穿南北的重要港口城市。四面八方的戏剧演员都把芜湖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交流演出地。芜湖京剧团当时行当齐全,团员上百人,样板戏、折子戏、自创戏样样都能演,在当年很受老百姓欢迎。”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外地的戏曲名家来芜演出不断,芜湖京剧团也经常外出交流,徐季平表示这段时期让他受益匪浅。当年各流派京剧名家去各地演出,一般都会带上自己的私房琴师,后来得知芜湖京剧团有一位年轻出色的琴师徐季平后,都不带了,均邀请他为自己操琴。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学生张婉秋、全国八大武生之一杨惠超、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的弟子小龄童等京剧名角都来过芜湖京剧团演出,而操琴的都是徐季平,由于接触了各个行当、各个流派的演员,徐季平的京胡演奏技艺也在这频繁的演出中突飞猛进。

师傅的教诲受益终生

七十年代末,徐季平京胡艺术生涯真正的师傅出现了。

1978年,国家恢复了传统戏的演出,一次芜湖京剧团演出一场《逼上梁山》的剧目,后台传出有一位名琴师要来看这场戏,每个人都很紧张,除了一位二胡琴师王连生外,谁都不认识这位名琴师。第二天,王连生找到徐季平,说这位名琴师对他的印象不错,想见见。开始徐季平并不了解这位名琴师,后来才得知,这个名琴师叫沙韶春,是著名程派琴师,与程砚秋的御用琴师周长华是结拜兄弟,当年退休后叶落归根,从新疆回到芜湖。因徐季平的好学,在王连生的促成下,徐季平正式拜沙韶春为师。遗憾的是,1985年,沙老就离开了人世。虽然只和沙老学了五年多的时间,但徐季平却感到受益终生。

徐季平告诉记者,在和沙老的学习中,他对程派有了更高的感悟和理解,程派琴师在“拉、衬、托、带、补、垫”的技巧上比别的流派更难。过去象穆铁芬、周长华、钟世璋以及鼓师白登云等对程派唱腔都有着彻悟的了解,神韵才能合一,才能成为“铁三角”组合。“严格说一弓都不能错,合奏和演唱者要高度的一致,听起来好似一个人。可想而知这之前下了多大的功夫,一般很难做到这一点。”徐季平感叹道。

因为当时沙老年事已高,迫切想把程派琴师的技法传承下去。他告诉徐季平要抓紧时间学,虽然徐季平以一个月学一出戏的进度,还是没有学完所有的戏。但徐季平已将程派其关键的拉法、弓法、指法、强弱处理等操琴的方法完全掌握。徐季平还对记者说,这些方法的掌握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琴师也要会唱,唱得越好对演员帮助越大。

琴师和演员好比鱼和水

“演员和琴师,虽然一个台前一个幕后,但就像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徐季平说,当年沙老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顶级琴师,和演员是严丝合缝,就是对唱腔的掌握比演员还要好。程砚秋曾说,琴师分三种,一等琴师领着演员走;二等琴师和演员同步;三等琴师只能跟着演员走。程砚秋最欣赏的就是一等琴师,周长华、沙韶春便是其中二位。而徐季平告诉记者,现今的程派中一等琴师几乎已消失了。这也和程派后人中再没有出现程砚秋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唱和拉的都要达到一致的水平才能有共同的发展。

作为程派琴师唯一正宗传承人,徐季平已深深体会到沙老当时对他说的“责任重大”的含义。

继承好了才能发展

1984年,在著名程派演员钟荣的推荐下,徐季平加入了江苏省京剧院,曾为京剧程派大家新艳秋(合作十二年)、赵荣琛、王吟秋、颖若馆主、张遏云;程派著名演员李蔷华、钟荣、陈琪以及当红程派青年演员迟小秋、张火丁、李佩泓等众多程派名家操琴。

他还出版了“秋声琴韵”程派伴奏(练习)碟,成为全国很多专业演员和业余程迷的学习工具,并被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曲学院等专业院校选为授课教材。他创办“台湾醉霜国剧社”“南京回归程研社”、“徐季平程派唱腔艺术研习班”,多次赴中国深圳、台湾及美国等地讲学。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京剧流派,2015年,上海戏剧学院特邀徐季平去资料库录制程派操琴的录像并担任客座教授,传授程派京剧的精髓。徐季平觉得把正宗程派京胡操琴法传承下去也迫在眉睫,哪怕教出一个学生,也算是对京剧程派的一个贡献。徐季平如今有两个较为满意的学生,他告诉学生如果想成为一流的程派琴师,就要按传统程派规矩去学。首先就是学习唱,把唱词、剧情都了解清楚并学好后才能去学拉琴。徐季平告诉记者,在我们采访的前一天,上海戏剧学院让他今年带一个程派乐队班,从大一教到大四。对此,徐季平感到很欣慰,有了这个教育平台,可以为程派京剧多培养一些人才了。

传统文化是一个圆

今年3月,纪念程砚秋弟子赵荣琛先生诞辰100周年京剧演唱会在北京举行,演唱会受到了观众空前的热捧,徐季平作为参与演出的主要琴师,感到无比的自豪,也觉得几十年来的坚守是值得的。

徐季平虽然感到传统文化的现状较为凄冷,但作为京剧人,就应该终身把艺术奉为最崇高的追求,终身为之奋斗,为之坚守。徐季平表示三月份的演出之所以成功,就是坚守的结果。

徐季平认为传统的东西就应该是原汁原味的,程派戏的独特性有别于其他流派,特点非常明确,如果加入别的元素就破坏了其最根本的精华。

虽然如今对是否加新元素的争论声很大,但徐季平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圆,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应该遵循它本身的规律和原则,不应该为了哗众取宠,为了追求掌声,去改变这个圆,改变这个规律。

最后,在徐季平的一段京剧曲牌《小开门》中,我们结束了采访。琴韵悠悠,它是一首诗,又好像是一幅画,这一艺术魅力或许正是造就了程派艺术的不朽。

本报记者  陈轶敏 文  陈勇  摄

新闻推荐

欲打造一档“全世界华人综艺”代表性节目《声音的战争》想吃第一只螃蟹

“引进来,走出去”,行行如此,可付诸现实,每一小步对整个行业来说,即是不易的一大步。浙江卫视接档《中国新歌声》的原创公益类音乐综艺《声音的战争》就想吃这第一只螃蟹。在历近五个多月的研发后,《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