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音乐> 演唱会> 正文

七里河风劲帆满跨向现代宜居中心城区

兰州日报 2013-12-27 18:21 大字

2013年的日历即将翻过,岁末盘点,这一年,是七里河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中心区建设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七里河区紧紧围绕“创建宜居新环境、打造现代中心区”这一总目标,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区情,抢抓发展机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全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项目争跑成效显著,园区建设明显加快,城市形象大幅提升,“三农”工作亮点突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稳步提高,各项事关民生、关系全局的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4年是七里河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启动年。七里河将步入一个产业转型的过渡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和旧城改造的攻坚期。同时,也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发展的机遇期和区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黄金期。

2014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站在新的起点,描绘新的蓝图。 2014年七里河区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树立发展至上、速效并重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123356”发展布局和“园区承载、轴线提升、城乡共融、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思路,立足改革创新,坚持稳中求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开创七里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回顾2013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各项事关民生关系全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七里河区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全区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5亿元,增长17%,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5亿元、201亿元、149亿元,分别增长7%、17%、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增长4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23.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15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79元,增长1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亿元,增长34.4%。

项目争跑成效显著

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全年凝炼、包装项目341个,招商引资项目108个,引进到位资金248.3亿元。第十九届兰洽会签约项目38个,已开工建设29个,到位资金83.5亿元。狠抓项目推进,全年共实施各类项目492个,其中,已竣工277个,完成投资70.9亿元;在建215个,完成投资168.66亿元。准确把握国家、省、市项目扶持政策,加大资金争跑力度,全年向上争取资金5亿元。

园区建设明显加快

高新区七里河园区自移交七里河区管理以来,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土地征收2300多亩,完成拆迁近20万平方米。园区主次干道4条已建成通车,16条正在加紧建设。彭家坪园区引进产业项目27个,其中,甘肃建投装备制造等1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留学人员创业园等5个项目正在建设。马滩园区引进产业项目11个,安置小区一期和银滩花园经济适用房一期已完工并交付使用,天源一号、金茂广场等4个项目已全面开工。马滩、彭家坪两个园区建设累计融资2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5亿元。园区企业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2.4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50.86%,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3.2%。

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全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在全市率先建立冬防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扁平化和条块结合、全员参与的原则,启动实施了扁平化网格管理“十百千”行动,通过30名县级领导包网、百个区级部门进格、千名干部抓点,初步形成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扁平化网格管理新格局。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全年完成58家、107台,782蒸吨燃煤锅炉改造任务。加大煤炭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二次扬尘管控,彻底查处企业违法排污,确保了全市优良天气292天的目标任务,使兰州市进入了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序列。全力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修订出台了《市容环境卫生层级管理绩效考评办法》、《“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等制度。投资近2000万元,购置环卫清扫、环保监测等专用车辆63台。组织开展了“周末大扫除”等集中整治活动,城市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全力推进违法建设整治攻坚战。开展了违法建设“百日整治”行动,在对存量违法建设分类有序处置的同时,重点在新生违法建设较多的马滩、大滩、彭家坪等区域,组织了20多次集中强拆,共拆除违法建筑168处、22万平方米,保持了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全力推进畅交通攻坚战。建成2座人行天桥并已投入使用。轨道交通一号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道路交通疏解工程等重大项目土地征收工作全面完成。南山过境公路七里河东段已实现半幅通行。

“三农”工作亮点突出

大力推进特色优质产业发展。百合种植面积达到5.26万亩,精细特菜种植达到5600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7170亩,特色果品产量达1.21万吨,七里河区百合为兰州市赢得了中国优质生态区域认证和“中国百合之都”称号。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5个小城镇发展规划和50个村庄规划的基础上,投资2630万元,新建农村公路80.4公里,养护村级道路266.5公里。投资5609万元,实施完成了人畜饮水、节灌配套、堤防建设、流域治理等6项民生水利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安全康居工程建设。八里镇4个农民安置小区32栋主体已封顶,阿干镇4个小区已全部入住,西果园“百合小镇”已完成一期13栋主体建设,九池泉新农村46户农户已搬入新居。大力推进“联村联户”富民行动。多方协调落实资金2800万元,实施后山地区道路、水利、文化、农业等建设项目48个,为后山农民办实事60余件,21个市级重点贫困村中的10个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脱贫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全区减少贫困人口7133人。大力推进黄峪整乡移民搬迁工程。投资7000多万元,完成土地征收1100亩。王官营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已完成一期8栋、11.3万平方米主体工程,二期11栋已开工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新增造林面积4500亩,天然林管护面积达到7.8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6.23%,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7平方米。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实现“双达标”。投资4662万元,完成8所学校排危改造和10所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新建40个学校标准化食堂。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新建4所村级卫生所,建成1个社区卫生服务全国示范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重大疾病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6‰以内。创新型城市建设顺利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成功举办第二届百合文化旅游节、第十届“百合之声”群众演唱会等活动,圆满完成2013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七里河赛段的各项活动。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和积案,全年梳理排查各类重大矛盾纠纷85件,成功化解76件,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57起,清理化解各类积案26件。实施平安兰州建设工程,刑事立案近4000起,破获近1800起,查处治安案件4300余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分子3000多人,全区治安秩序保持稳定。

民生保障稳步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财政用于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达6.7亿元。在促进就业方面,全年完成技能培训1.41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51万人。成立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城镇各类无业人员及农村妇女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205万元。完成劳务输转2.3万人,创劳务收入3.38亿元。在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补助标准提高20%,城市低保提高15%,农村低保提高2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资金由人均240元提高到280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8%。在敬老养老方面,建成9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和18个老年城乡日间照料中心。1085名老人纳入虚拟养老重点服务范围,39名“五保”老人入住阿干中心敬老院。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已开工4391套,建成、配售2286套。改造农村危房210户。在城乡救助方面,实施医疗救助3.37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036万元。在“两个共同”建设方面,当年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民族医院、民族幼儿园等6个“两个共同”建设项目。在安全生产方面,落实政府领导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全年安全形势平稳,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在为民兴办实事方面,全面完成省列19件、市列24件、区列12件惠民实事。

◆展望2014

发展质量和效益并重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驾齐驱融合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在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1%、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2‰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均控制在市上下达的目标内。

构建经济增长新板块

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努力打造切合我区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大经济板块”,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打造西客站兰州中央商务区经济板块。以西客站为中心,重点发展包括研发总部、商业总部、金融总部和商务办公在内的各类总部经济,配套发展高端商贸、酒店、文化娱乐以及公寓、商住、休闲、生态居住等产业,通过打造特色产业街区,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合一的核心片区,把西站地区打造成兰州市的中央商务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2014年,重点配合省、市抓好征地拆迁,加快西客站场站、场房及南北广场建设,推进兰州中心、万寿宫黄金珠宝城、万辉国际商城等周边项目建设步伐,推动兰石、北车、兰电、兰驼等企业出城入园,启动兰石现代都市生活综合体项目。

打造三滩文化商贸经济板块。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以培育都市文化产业为重点,借助兰州钢材交易市场等多家大型商贸、物流企业的搬迁和兰州主城区东扩西进的有利时机,加快征地拆迁步伐,完成马滩剩余290亩土地和46万平方米的征收工作,推进金茂广场、天源一号、兰州老街、黄河楼、湿地公园等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加快迎门滩、大滩3000亩土地和近100万平方米的征地拆迁,力保正威集团、刚泰集团等项目尽快落地。围绕百里黄河风情线和南河道整治,以岸线两侧绿色廊道、城市景观塑造为主题,完成南河道两岸100米范围内700亩土地、33万平方米建筑征拆工作。通过打造“文化三滩、水岸新城”,使三滩成为现代时尚的体验之都、都市文化的绿色公园、人文融合的宜居之地。

打造彭家坪生态科技经济板块。立足彭家坪生态资源、产业基础优势,尽快修订完善园区规划,重点布局科技生态公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教育科研基地、滨水休闲带、郊野公园、都市型经济区等“六大”多元功能区。对甘肃建投装备制造、金桥水处理、汶河医疗器械等12家企业进行提升改造。对正在建设的国家质检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渭河源生物科技园等5个项目,促其尽快建成投产。对已经签约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星火集团、恒大科技新城等9个项目,尽快促其落地开工。打好生态和错位发展牌,对南山坡地、区域内排洪沟进行全面改造,全力打造生态水域和绿化景观带。新增储备土地4000亩,着力引进一批能够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产业集群的爆发性增长项目,将彭家坪建成生态环境一流、科技实力雄厚、发展活力凸显的山水新城、科技新城、新区门户。

打造石佛沟文化旅游经济板块。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修订完善石佛沟景区总体规划,按照“一心一环七组团”的空间布局,坚持文化为魂、塑造特色、生态优先、配套跟进、兼容并蓄、多元发展的思路,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矿山文化、丝路文化、百合文化资源。2014年,在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的石佛沟游客接待中心、灵岩禅寺、法显寺、农家乐等旅游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投资2000万元,征拆400户,打通石佛沟、烂泥沟和铁冶沟总长36公里的环形道路,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与香港达昌行企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大丘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七里河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分阶段开发生态、矿山、文化和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产业,努力将阿干镇、八里镇打造成集休闲、避暑、娱乐、体验、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

打造西果园仓储物流经济板块。充分利用西果园地处兰州南出口,毗邻兰临高速、国道212线、南绕城高速、南山过境公路的交通便利优势,抓紧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的争取,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力争在王家坪、牟家坪、柴家河等片区整理土地3000亩,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建材、汽车、医药等市场和物流产业转移,建设大型仓储物流园,以物流带商业餐饮,力争将西果园打造成功能齐全、档次较高的仓储物流园区。

打造黄峪整乡扶贫开发综合经济板块。严格按照全市整乡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实施“新型城镇带动、生态移民搬迁、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配套”四大工程。尽快制定黄峪后山5个村、1600户、6000余人的移民搬迁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快征地拆迁进度,2014年再征1000亩土地,再建80万平方米住房。通过移民搬迁集中,着力打造“优质百合产业、高效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三大农业基地,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加工、都市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努力将黄峪乡打造成全市整乡扶贫开发样板示范区。

增强园区新动力

把园区建设作为率先跨越发展的主要平台,坚持集约用地、集聚发展,使园区逐步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发展沃土。

理顺体制优化服务。借鉴外地产业园区管理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成立七里河园区管委会和相关职能机构,加快建立“精简、高效、统一”的管理运行体制和机制。建立园区“一站式”办事大厅,规范审批流程和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已融资28亿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更加科学的投融资规划,健全完善融资体系,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使园区得到可持续发展。

修订规划提升档次。积极吸收新的理念,努力学习各方面的先进经验,重新审视前期完成的各项规划,力求创新理念、博采众长,进一步调整、修编园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区块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确保园区总体规划与兰州市四版规划、区域总体规划相衔接。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组织引导、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园区的长远发展留足空间。

强化基础完善配套。在进一步完善园区自来水及污水管网配套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彭家坪园区与外界连接的路网建设,加快园区内110KV变电站、220KV降压工程、热力公司应急调峰热源厂和S212号、S229号、B221号等9条道路建设进度。在马滩园区加快天然气调压站、高压电网入地工程和S183号、S184号、S187号等7条道路建设进度。

实现投资新增长

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围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精心组织大招商。

加强项目筛选包装。以支撑我区“六大经济板块”体系建设的主导产业、百合等农业支柱产业、石佛沟等自然资源和现代服务等产业链延伸为招商重点,有侧重地筛选、包装一批大项目,2014年项目储备达到100个以上。

定期组团赴外招商。充分发挥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战场作用,利用彭家坪、秀川、黄峪、西果园的土地资源优势和兰洽会、民企陇上行等重要节会,主动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和沿海城市有实力的企业集团联系,开展定向招商,努力引进一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民生改善、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2014年力争新签招商引资项目50项以上,引进项目资金230亿元以上,项目履约率达到90%以上。

全力开展“一跑三争”。深入研究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有关政策,吃透政策内涵,从政策中寻找突破口,从政策中挖掘含金量,畅通信息渠道,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国家和省、市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

打造宜居新环境

围绕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城区的建设目标,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总体形象。

实施棚户区改造。借助中央2014年全面推动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坚持规划先行,将西园、西湖和五坪等片区旧城改造整体打包,合理划分片区,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在争取国家层面资金支持的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014年力争启动龚西路、华林坪西坪、香巴沟和阿干独立工矿区等8个片区棚户区改造。

促进畅交通工程。在完成征地拆迁任务的基础上,配合省市抓好宝兰客专、深安大桥、兰新二线、南山过境路、轨道交通一号线等重点工程建设。争取完成B115号、S129号、B144号等城市道路提升改造和上跨下穿年度项目工程。

加大治污染力度。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和督察问责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十百千”行动,以PM2.5和PM10管控为重点,坚持源头预防、精细管理、全员行动、抓早抓实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清扫保洁、洒水抑尘、企业监管、能源改良、尾气治理、落后产能淘汰和超标排放查处等治污工作,通过全社会齐抓共管,巩固达标成果,提升优良天数,让空气更加清新、市民更加舒心。新建两处5000平方米小游园,改造提升西津路、南滨河路、敦煌路、南出口、彭家坪和三滩地区绿化景观建设,以绿化促净化带美化。

提高管理城市能力。加强机构调整组建和专业队伍配备,进一步理顺城管执法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平安兰州建设、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管理“五位一体”的扁平化网络管理模式,探索实行“一支队伍管到底、管全面”的新举措,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数字化、无缝隙、全覆盖,切实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启动“百公里铁路线”整治美化工程、十余条河洪道清淤保洁工程和工林路私屠滥宰综合整治工程,彻底根治七里河城市管理的顽疾。稳步推进存量违法建设处置工作,依法严厉打击新生违法建设,切实做到“老账还清、新账不欠”。

城镇化建设求突破

按照中央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基础先行、改善生态、有序推进的工作原则,切实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打好农村环境改善攻坚战。进一步在全区乡镇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生态乡镇(村)创建行动和村镇亮化工程,力争用3年的时间,彻底净化农村环境,硬化村组道路,亮化村庄小巷,绿化荒山荒坡,打造河道水系景观,美化农村面貌。

打好城中村改造攻坚战。以秀川、彭家坪、八里镇为重点,按照农民市民化、土地集约化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综合改造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崔家崖、大滩等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产业体系,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努力提高城中村农民融入城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注重构建扶贫开发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百合、高原夏菜、冷凉型蔬菜等主导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扶持力度。大力培育“造血”功能,积极探索实施由政府、企业、银行、合作社“四位一体”的现代种养殖业发展模式,增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联村联户”行动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整合各类帮扶资金,进一步加大整村脱贫力度,健全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确保11个市级重点脱贫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后山贫困落后的问题。

突出民生增福祉

始终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社会科研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巩固提升“两基”和“普高”成果,建成市级标准化学校37所、区级标准化学校38所。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对口帮扶和“捆绑式办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推进“名师团队建设”工程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卫生计生改革。做好全区卫生计生系统机构改革准备工作,着手调整组建卫生计生机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创建成为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注重社区文化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惠民文化工程,推进社区文化书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全力改善民计民生。进一步加大投入,实施“12512”就业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复转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对口实施城乡救助工程,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好“六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校车安全、道路交通、烟花爆竹、火灾隐患等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积案化解为重点,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完善领导包案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全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督和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强化食品药品各环节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及用药安全。推动“两个共同”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强民族宗教场所的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力办好十件实事。1.改造3条城市道路。2.硬化10条农村道路。3.新建2个标准化菜市场。4.完成棚户区改造2000户,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套以上。5.建成20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和6所市级二类幼儿园。6.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7.实施西果园镇湖滩、草源、上岭、鹞子岭4个村和黄峪乡尖山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5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8.改造农村危房100户。9.完成4所村卫生所建设。10.完成11个贫困村全民健身路径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

新闻推荐

约翰·列侬吉他拍出240万美元曾遗失超50年

据外媒8日消息,拍卖行消息称,已故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一把丢失多年、近期重现的木吉他,日前以24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朱利安拍卖行称,这把1962年的GibsonJ-160E吉他,是由列侬和乐队成员乔治·哈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