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音乐> 演唱会> 正文

将防灾自救烙到生活方式中

攀枝花日报 2012-07-26 08:28 大字

□李晓亮

这些天,灾害叩打着我们的心,而这方面的新闻也冲刷着我们的眼球。北京暴雨已过,可它造成的重创却无法被遗忘。日前,北京市委书记要求及时公布北京暴雨事件中因灾死亡情况,北京的气象专家也指出,公众应主动获取灾害预警信息。

在许多灾难片中,灾难的重破坏力和民众的防灾准备,往往是剧情要害。物质储备、抢救财产、了解气象动态等,都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坐以待毙,则太过凄厉。

当然,置身于有现代技术、文明观念铺陈的社会,人们对灾难的应对能力理应在提升。公共机构会为我们提供紧急的、较完备的灾害预警,各种大灾之前,防洪防汛防雷排水等各种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硬件条件为民众筑起坚实壁垒。

像北京暴雨,若是有全民覆盖的多方位预警,比如短信通知,那么,想必市民也会选择妥善安排出行,及早做些准备,减少自己受困遇险的几率,也减少公共救援的成本。而演唱会之类的公共活动,也应延后举办或暂时取消,避免出行风险。

话说回来,许多灾难轻重难控,而我们的生活也有各自安排。假若某天大雨、暴雪或有沙尘暴,那我们又是否懂得足够的避险自救常识?从历次灾难来看,这种防灾能力在人们身上似乎还很匮乏。

从理论上讲,破窗逃生等,该是民众掌握的基本应急逃生技巧。而关于怎样逃火、防洪,坊间也常有热议,不过,靠一阵风式的讨论,似乎难以将防灾意识植入人心。怎样将因势利导和强制灌输结合,增强人们的自救、他救知识尤为重要。例如,将驾车自救或避险技巧,强制纳入到驾照考核中。如果作为司机,不懂开车涉水、积水路行驶、落水、追尾自救等,那灾难来时,被困风险必然会大增。像这次北京广渠门桥下溺亡的司机,据说曾用头骨撞车窗逃生,这种做法却可能加剧了自身危险。

作为公共机构层面,构筑一个扎实的公共防护体系,能够托起公共安全的期待,是本分所在。短信预警台风、完善排水系统,都是责任践履。此外,紧急救灾能力也是防灾的重要指标。提升人们的防灾意识,靠应景的阶段性、运动式的提示,还远远不够,将防灾自救内化到日常生活中,才是关键。这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广泛普及自救知识,并提供紧急演练的机会;而我们本身,也该消除“局外人”意识,应意识到灾难无常,我们应采取更主动、更充分的现实应对行为。

(据7月25日《华西都市报》)

新闻推荐

郭富城熊黛林分手 因男方出轨不给名分

4月16日晚熊黛林在微博中暗示恢复单身。她上载了尾指戴着戒指的照片,写道:“给自己的新礼物,祝福自己,重新上路。”尾指戴戒指有“离”的意思,也代表“分”,不难意会她在暗示跟郭富城的恋情告一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