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夫妇 相亲相爱62年
钱学森和夫人蒋英的结合,既包含了青梅竹马情,也囊括了激情、亲密、承诺三要素,真可谓是天造地配的一对。两人小时以兄妹相称,在1947年的旧历七月初七这个中国情人节,钱学森向蒋英求婚,两人从此携手走过62年风雨。
1935年,时年24岁的钱学森出国前夕,蒋英随父母到钱家去看望他。钱学森曾经亲昵地对蒋英说:“你的笑声特美,你能保持下来吗?”蒋英调皮地反问道:“为什么?”钱学森坦诚地说:“因为,没有什么比快活和清纯更可贵的了。”
小时以兄妹相称
钱学森生于1911年,蒋英生于1919年,两人相差8岁。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早年是密友,后同赴日本求学。钱均甫日后成为著名教育家,而蒋百里日后成为著名军事家。钱学森是家中的独子,他父母十分盼望有个女儿。而蒋家有五个女儿(蒋英排行老三),钱家见蒋英长得漂亮,天真活泼,就恳求蒋家将她过继给他们。这得到了蒋家的应允,于是蒋英过继到钱家,一度改名为钱学英。由此,钱学森和蒋英一度以兄妹相称。
一次,在两家的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共同唱起了《燕双飞》,唱得四个大人都大笑不止,这预兆了钱学森和蒋英日后结为伉俪。过了一段时间,蒋百里夫妇思念蒋英,提出带她回家,这得到了钱家的应允,但条件是蒋英将来再回到钱家做儿媳妇。蒋百里夫妇满口答应:“好啊,门当户对,我们赞成。”
大科学家为夫人烧菜
1935年,时年24岁的钱学森出国前夕,蒋英随父母到钱家去看望他。这时蒋英16岁,亭亭玉立。比她大8岁的钱学森已是成熟的男子汉,他很喜欢这个爱说爱笑的小妹妹,曾经亲昵地对蒋英说:“你的笑声特美,你能保持下来吗?”蒋英调皮地反问道:“为什么?”钱学森坦诚地说:“因为,没有什么比快活和清纯更可贵的了。”这天,蒋英特别高兴,为钱学森弹奏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钱学森听得如痴如醉。她还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钱学森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带到了美国。
随后,蒋英也前往德国学钢琴,后则转到比利时学习演唱,并在1946年回国,还举办了自己的演唱会。1947年,钱学森回国,重提婚事,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喜结良缘,之后共赴美国波士顿市。
在美国期间,蒋英英语一时还未过关,钱学森就抽空教她,还不时用英语说一些俏皮话,逗得蒋英大笑。谁都不会想到,大科学家钱学森还烧得一手好菜。蒋英对上门拜访的朋友说:“我们家钱学森是大师傅,我只能给他打打下手。”钱学森则开玩笑说:“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在软禁中相濡以沫
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和他共患难时,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钱学森回国后,被誉为共和国的“航天之父”,获得至今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蒋英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是权威教授、著名音乐教育家。62年风雨过去了,两人用一生的爱坚守了对彼此的承诺。
小时以兄妹相称
钱学森生于1911年,蒋英生于1919年,两人相差8岁。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早年是密友,后同赴日本求学。钱均甫日后成为著名教育家,而蒋百里日后成为著名军事家。钱学森是家中的独子,他父母十分盼望有个女儿。而蒋家有五个女儿(蒋英排行老三),钱家见蒋英长得漂亮,天真活泼,就恳求蒋家将她过继给他们。这得到了蒋家的应允,于是蒋英过继到钱家,一度改名为钱学英。由此,钱学森和蒋英一度以兄妹相称。
一次,在两家的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共同唱起了《燕双飞》,唱得四个大人都大笑不止,这预兆了钱学森和蒋英日后结为伉俪。过了一段时间,蒋百里夫妇思念蒋英,提出带她回家,这得到了钱家的应允,但条件是蒋英将来再回到钱家做儿媳妇。蒋百里夫妇满口答应:“好啊,门当户对,我们赞成。”
大科学家为夫人烧菜
1935年,时年24岁的钱学森出国前夕,蒋英随父母到钱家去看望他。这时蒋英16岁,亭亭玉立。比她大8岁的钱学森已是成熟的男子汉,他很喜欢这个爱说爱笑的小妹妹,曾经亲昵地对蒋英说:“你的笑声特美,你能保持下来吗?”蒋英调皮地反问道:“为什么?”钱学森坦诚地说:“因为,没有什么比快活和清纯更可贵的了。”这天,蒋英特别高兴,为钱学森弹奏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钱学森听得如痴如醉。她还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钱学森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带到了美国。
随后,蒋英也前往德国学钢琴,后则转到比利时学习演唱,并在1946年回国,还举办了自己的演唱会。1947年,钱学森回国,重提婚事,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喜结良缘,之后共赴美国波士顿市。
在美国期间,蒋英英语一时还未过关,钱学森就抽空教她,还不时用英语说一些俏皮话,逗得蒋英大笑。谁都不会想到,大科学家钱学森还烧得一手好菜。蒋英对上门拜访的朋友说:“我们家钱学森是大师傅,我只能给他打打下手。”钱学森则开玩笑说:“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在软禁中相濡以沫
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和他共患难时,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
钱学森回国后,被誉为共和国的“航天之父”,获得至今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蒋英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是权威教授、著名音乐教育家。62年风雨过去了,两人用一生的爱坚守了对彼此的承诺。
钱学森语录
爱国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风骨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治学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钱学森几次将国家奖励的巨额款项捐献出去,而作为可以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的他,却几十年如一日住在破旧的楼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几十年不动的相机,穿了一辈子的中山装,用了五十多年的破提包,他平时和别人联名发表文章,总是把稿费都给合作者。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学森一生做人有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
1998年,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对院士制度进行改革,80岁以上高龄的院士改为“资深院士”,不再参加院士的日常活动。钱学森对这一举措十分赞成。钱学森不爱当官,他曾多次主动辞去自己的领导职务,长期担任副职,并大胆起用年轻同志,培养人才。
钱学森对中国院士和外国院士这些荣誉称号却看得十分淡漠。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曾邀请他去美国,拟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均被他拒绝。
相关阅读
三岁能诵百首诗词 钱家“神童”声名扬
父亲钱均夫是钱老的第一任老师
1911 年 12月 11日(农历辛亥年十月廿一),钱学森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是独生子。父亲钱均夫(1880-1969)名家治,后以字行,祖籍杭州。
钱家是一个颇有社会声望的家族。据考证他们是吴越国王钱镠(852-932)的后嗣。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代,钱氏家族曾出过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
1910 年,钱均夫毅然回国,在上海成立“劝学堂”,教授热血青年,投身民主革命。1911年、1913年钱均夫两次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现杭州第四中学校长,旋赴北京教育部任职多年。
1956年,钱均夫被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任命为中央文史馆员,著有《逻辑学》、《地学通论》、《外国地志》、《西洋历史》等。
钱均夫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在钱学森幼年的知识启蒙里,是父亲首先向他开启人生与智慧之窗。钱学森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
博学多才、谦恭自守的钱均夫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这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是杭州富商的女儿,因其父很欣赏钱均夫的才华,便把她许配给钱均夫。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聪颖过人。她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极强,具有数学天赋。或许,钱学森的惊人天赋,就是来自母亲的遗传基因。
在钱学森3岁时,有非凡的记忆力,此时已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邻居相传钱家生了个 “神童”。
由于丈夫平时在外地供职,家庭教育的职责自然落在章兰娟身上,她总是采取启发教育。她给幼小的钱学森每日安排的功课是:清晨准时起床,加强身体锻炼,早饭后就教儿子背诵唐诗。累了,就让儿子看一下儿童读物。下午或者教儿子画画,或者写毛笔字,每日如此,从不间断,让幼小的钱学森从小就树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钱氏传家遗嘱
钱氏后裔为何经久不衰?据史书记载,钱家有一个世代相传的遗嘱。
这10条遗嘱内容如下:1.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2.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3.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7.多设养济院,收养无业四民。添设育婴堂,稽察乳媪,勿致阳奉阴违,凌虐幼孩。吴越境内绸绵,皆余教广种桑麻。斗米十人,亦余教人开辟荒田,凡此一丝一粒,皆民人汗积辛勤,才得岁岁丰盈。汝等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恃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9.吾家世代居衣绵之城郭,宋高祖之松楸,今日兴隆,化国为家。子孙代莫轻弃吾祖先。10.吾立明后,在子孙绍续家风,以明礼教。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悠扬的口琴声回荡在北京的夜空,沙哑的嗓音透出光阴的流转。6日晚,70岁的美国摇滚之父鲍勃·迪伦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个人演唱会,这是他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