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姐姐”说说真人秀节目之变迁

澎湃新闻 2020-07-04 09:00 大字

原创 卷卷毛 看电影杂志

2020年夏天,在备受推崇的“少女感”主流审美中,30个风格迥异的30+姐姐们在舞台尽情绽放。

“三十而立,三十而励,三十而骊”,《乘风破浪的姐姐》红了。因为它直击当下女性的年龄焦虑痛点。

不再是赵雷《三十岁的女人》中所唱的“三十岁身材还没有走形的女人”,“三十岁了光芒和激情已被岁月打磨”,而是30岁的风姿,40岁的张扬,50岁的沉淀。

爆款综艺,或者说真人秀,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愈加无可取代。通过“观看”别人的生活,让我们可以暂时逃离当下的现实。

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播了四季的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从前年夏天的《创造101》到去年夏天《乐队的夏天》。

关联着当下的热门话题和人际压力,又能提供一方灵魂小憩之地。爆款的真人秀节目,从来都有其成为爆款之必然。

“三十而立”,要说的话,国综的发展也不过30年。而真人秀节目之兴起,得追溯到2005年。

2005年夏天,是被狂热粉丝点燃的一个夏天。

在湖南卫视演播大厅里,持续了半年之久的选秀比赛落下帷幕,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以获百万票数囊括前三。年轻的超级女声们从素人到偶像,从此火遍中国。

当年《超级女声》的火爆程度从收视率就能证明。平均收视率8.54%,决赛期间创造了11%的收视率,这对破一就干得好的当下电视综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盛况。

05年开创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巅峰,它几乎完全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电视综艺的预期。

不再只是被动地观看与接收,观众同样可以参与、互动、投票,甚至自己决定偶像的诞生,而偶像又来自于普通人。

这些借鉴自《美国偶像》的节目模式,让国内观众第一次参与到全民造星的狂热运动中来。

人们内心深处独特的情绪与体验被激发了。

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的火爆成功,是前有《超级男声》和更早的真人秀试水做铺垫的。

今天,看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扎着丸子头,唱着《大碗宽面》戏曲片段的张含韵。很多人大概还能记起那个在第一届“超女”中唱着“酸酸甜甜”的国民妹妹。

当年15岁的女孩已经“三十而立”了。和她同一届出来的是冠军安又琪和亚军王媞,很遥远而模糊的名字。

而再往前,2000年前后,国内也曾做过模仿美国《幸存者》形式的野外生存节目。同样地把选手送到野外,通过生存对决赢取奖金,当时广东台做了一个,上海台做了一个,两档节目却因为水土不服通通惨败。

还没那个土壤时,真人秀也并不是对着国外节目照猫画个虎就能成功的。

直到《超级女声》时,打造节目的制作人龙丹妮从“选美男人”的概念开始试水,这方小范围成功,才有了后来更火爆的“超女”。

龙丹妮

也是这一年之后,草根选秀节目在国内突然遍地开花。

《我型我秀》《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同类型节目层出不穷,而造成的审美疲劳和选手荒,也让选秀类节目在06年的波峰之后,直接跌到了谷底。

下一次,要直到2010年,两档新节目的横空出世,将真人秀重新带回视野。

2010年往前两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非诚勿扰]票房飘红,还让葛优在电影里体验又吐槽了一把相亲之不靠谱。

结果,第二年,同名相亲节目登陆江苏卫视。

男嘉宾们通过简短的视频和言语向台上24位女性迅速展示自己,通过“爆灯”“留灯”等形式证明心动与否和完成速成配对。

不再是一对一,《非诚勿扰》的走红很有些把相亲形式无限扩大化和娱乐化到极致的成果。

总之,很成功。即便是作秀。

“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嘉宾言论一时间在社会广为传播,引发巨大争议的同时,更反向带红了节目。

一时间,谁能跟谁牵手成功反倒变得不重要了,时不时冒出的劲爆话题和争议嘉宾成了节目最大的引爆点。

同年,另一个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

如果说《非诚勿扰》走红靠“黑红言论”,那“达人秀”走红靠的就是“卖惨”的人设和故事。

买了《英国达人秀》的版权,却没走英国版重才艺的风格。打动观众或许有很多方法,而“达人秀”用的是最直接的那种,才艺表演之前,一定要挖掘煽情故事。

“断臂钢琴家”刘伟、“孔雀哥哥”姜仁瑞、“鸭脖夫妇”周彦峰和许娜,通过不断推出“感动中国”版名人。达人秀现场整个成了一“谁的故事更能打动人”赛场。

这两档节目的成功,让“秀”变得更重要,一种被设计过的戏剧性超越了真实本身,充斥了真人秀舞台。

不过,也是从《中国达人秀》开始,引进类综艺开始增多,直至成为主流。

2012年,浙江卫视联手灿星制作,向《荷兰之声》版权方支付了节目模式费,随后推出了《中国好声音》。

不再像以往的选秀节目一样注重海选,选手的准入门槛和专业度开始提高了。而导师,在这档节目成为了更重要的角色。

“好声音”重新定义了走红模式,把那英、汪峰、刘欢、庾澄庆等导师捧到了华语乐坛领军者的高度。

这之后,国产真人秀正式迎来了“模式引进”的热潮。

欧美的真人秀比日韩早,日韩比中国早。从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电视台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开始,韩流模式开始大范围被引入。

主打名人带娃日常,走温情、萌娃和纪实流,《爸爸去哪儿》在2013年开始数量大爆发的一众新综艺中杀出,引发了全民晒娃的热潮。

在这档节目之前,国内的真人秀大多还是棚内节目,按照台本流程,按照预定设计。而《爸爸去哪儿》把镜头带到了户外,通过40多台摄像机几乎无处不在地记录下明星父子三天两夜里的相处细节。

真实性、原生态、日常感,而多镜头还能营造出一种偷窥情境,这些都让《爸爸去哪儿》很能打动女性观众。

韩流模式的引入,就此成为国内综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到2015年,一年所诞生的综艺数量,已经超过了前面20年总数的两倍。

孩子过早的曝光在大众视野,究竟是不是好事?在主打娱乐性和亲子关系之外,《爸爸去哪儿》这类亲子节目也很容易引发道德争议。

可能与此有关,所以很快,亲子类节目也就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

取而代之的,是同样来自韩国模式的《奔跑吧兄弟》。户外类竞技真人秀节目开始兴起。

浙江卫视有《奔跑吧兄弟》,东方卫视就有《极限挑战》。前者诞生了李晨、邓超、陈赫等人的“跑男团”,后者就有孙红雷、黄磊、黄渤等人的“极限男人帮”。

2019年末,艺人高以翔因为参加录制夜间竞技类节目,导致心源性猝死而倒在了录制现场,引发热议。

成为了这些年来竞技类真人秀节目高度发达、乱象丛生的牺牲品之一。

高以翔

而今,《奔跑吧兄弟》已经来到了第八季,而《极限挑战》也已经是第六季。在更新换代快速的真人秀市场,它们开创了自己的“综N代”时代,确实有其厉害之处。

但在很大程度上,到了今天,它们也很难重现昔日辉煌。即使请流量明星、搞笑艺人前来助阵,也很难抵挡一季不如一季,逐渐无人问津的命运。

很简单,审美疲劳了。

比起追求竞速的竞技类,主打慢节奏、体验人生的“慢综艺”显然更符合当下市场。

比如“慢综艺”代表《向往的生活》

而另一方面,人们不爱看户外竞技类节目了,却开始喜欢男团女团的偶像养成。

2016年,随着韩国M-net《Produce 101》开播,国内粉丝经济也逐渐走向成熟,男团女团节目开始蔚然成风。

2018年诞生了韩流模式的《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分别掀起了男团、女团选秀的热潮。之后,《明日之子》《青春有你》《以团之名》偶像养成类步入全盛时代。

包括时下最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30+的姐姐们也要成团,同样是偶像养成类的变体。

不再是18岁人人一个模样的幼龄少女,姐姐们年龄不同,风格各异,也能建立起超越模板的女团。

这个概念一出来,本身就足够激动人心。节目的火爆也是必然。

我们为什么爱看真人秀?节目的狂欢是另一个层面的“超现实”。

十几年来真人秀之浮沉,它们总是关联着当下,同时又肩负着带人短暂逃离之重任。

参考资料:

[1]内地真人秀节目23年变迁史,今日网事,2014.5.19

[2]国产真人秀的艰难上位史,传媒圈,2015.7.22

[3]电视综艺节目12年历程大盘点,综艺,2017.11.23

[4]韩国综艺进化史映射出的中国现状,2015.5.15

[5]中国选秀节目发展简史大盘点,壹娱观察,2018.3.16

[6]从《正大综艺》到《乘风破浪的姐姐》,30年1236部国综,你看过多少?新浪,2020.6.28原标题:《从“姐姐”说说真人秀节目之变迁》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他走近我们 鲍勃·迪伦8年来首张新专辑发布

抓时机的高手,79岁的老迪伦。鲍勃·迪伦(BobDylan)新专辑《RoughandRowdyWays》发布,距离上一张原创全长录音室专辑《Tempes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