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水长流九眼桥 □李永才

华西都市报 2022-02-16 03:36 大字

□李永才 英国植物学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1908年拍摄的成都九眼桥老照片。

九眼桥与紧邻的安顺廊桥如今已是夜生活网红打卡地。摄影 刘陈平成都,一座因水而生的西南大都市,过去曾有“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的水乡风貌。那时,河流横贯,水桥共生,桥和水构成了老成都的锦绣风光,正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中所描述:“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在成都人的记忆中,成都又仿佛一座建在桥上的城市,清末民初,成都有名可考、有址可寻的大大小小的桥有近200座。

说到成都的桥,不能不提到九眼桥。九眼桥横跨于合江亭与望江楼之间的锦江上,是近代成都市区内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宏大的古桥梁,有成都“东南形胜”之誉。

始建于明朝屹立近五个世纪

九眼桥是古成都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由时任四川布政使余一龙督建。桥如其名,下有9孔,原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总督李世杰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加以重修。对造型壮丽奇特的石拱桥,古人形容为“虹舒电驰,霞结云构”。九眼桥在锦江上屹立了近五个世纪,也经历了许多世事的风雨沧桑。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锦江经岷江是通往乐山、宜宾的重要水道,九眼桥一带是古成都最重要的水运码头。“当时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生活资料大多靠水上运输,因此也是商贾云集、车马辐辏、舟船熙来攘往的一隅繁荣之区。”(李兴辉:《朱自清锦江往事》)社会贤达和江湖袍哥从水路出成都下重庆,闯码头混江湖,都得从这里搭船启程。“当年郭沫若从家乡乐山沙湾到成都求学也是乘船而上,在九眼桥停靠的。历史上无数江南才子上访长江之首的大城成都,并在西蜀采得文气,都是在九眼桥上岸的。”抗战时期,朱自清但逢西南联大休假,就会由昆明回到成都省亲,多次从九眼桥乘船往返于川滇。而成都人衣食住行必须的货物,诸如盐巴、木材、山货,基本上都是由船筏逆江而上,从嘉定叙府运来(今宜宾叙州区)。“九眼桥下,波浪滚滚。躺翁号子,吼声不停。”那时的九眼桥,纤夫的号子此起彼伏;江中船帆、贩夫走卒川流不息;评书客栈、茶楼饭馆、柴盐铺子一间连一间,热闹非凡。

九眼桥水码头在锦江南岸,也就是白塔寺前面的河滩上。码头因木柴而兴。每天天刚亮,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里,准备上乐山。船老板们都坐在船头吹牛聊天,或到岸边的小茶铺子喝茶。到了下午,码头就热闹起来了,下苦力卸货的搬夫、拉黄包车的车夫、卖小吃的贩子都聚集在这里,从岸边下到码头的小路人挤人。当时的成都,老百姓都用木柴烧火做饭,大量的木柴都是通过水路从乐山、峨边、洪雅一带运到成都,因而成就了九眼桥的繁华。

在桥南不远处曾经有过一座与桥同期建造的回澜塔(俗名白塔)与之相映成趣,构成“桥是弯弓、塔是箭”的奇特景观。回澜塔的位置,建立在原来宋代东山白塔寺的废墟之上。著名诗人陆游在成都旅居期间,曾写有一诗《登塔》:

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

壮哉千尺塔,摄衣上上头。

眼力老未减,足疾新有瘳。

幸兹济胜具,俯仰隘九州。

雪山西北横,大江东南流……。

根据四川师范大学魏炯若教授考据,陆游所写的应该就是指东山白塔。

回澜塔共七层,顶端有一个锡合金的“宝顶”。每当阳光沐浴塔身之时,远远望去,九眼桥与回澜塔宛如一张巨弓搭着一支带银箭镞的箭,煞是壮观。只可惜1945年塔侧民房发生一场成都罕见的大火,将砖木结构的回澜塔,烧得只剩下一个塔基。武侯祠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梅铮铮曾指出,“旧时九眼桥附近有座回澜寺,寺中有一座回澜塔,隋唐时就已存在。张献忠认为此塔不吉,将塔拆毁……。”回澜塔被张献忠毁后大约一百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川总督开泰重建回澜寺,并于寺之东侧建立3层亭式楼阁,曰“同庆阁”,俗呼为“白塔”,回澜寺也被称为“白塔寺”。

曾是端午节龙舟竞赛地方

九眼桥水码头最好看的风景,当数端午节的热闹场面。明清以来,锦江九眼桥段的龙舟竞赛是相当热闹的,《江楼竹枝词》曾有描绘:绿波如镜欲浮天,端午人游锦水边。画桨红桡齐拍水,万头争看划龙船。

每到端午节,城里的男女老幼,都前呼后拥地来到九眼桥码头看龙舟竞赛。晚清诗人杨燮有诗云:龙舟锦水说端阳,艾叶菖蒲烧酒香。杂佩丛簪小儿女,都叫耳鼻抹雄黄。

那时,成都龙舟竞赛场面最宏大的赛场就在九眼桥至望江楼一段。九眼桥下是竞赛的起点,望江楼前是竞赛的终点,热闹的场面也集中在这两处。竞赛时辰一到,一字儿排开的扎有龙头的彩船,随着一声枪响,便如箭般地飞了出去……而此时,两岸观战的人群也不甘寂寞,喊叫声和锣鼓声响彻云霄,把端午节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抢鸭子是划龙船又一重头戏。主办方用小船将放游的鸭子载到河心段下水,然后再让善游的青壮男子游去抢捉。别看那鸭子在水中缓缓游动,可要捉住它却不那么容易,“当人游近时,它扑着翅膀嘎嘎叫,人一伸手,它便低头钻入水底。一会儿,又从你身后或前方浮出水面。有游泳高手,一场竞赛下来,抢得三五只鸭子,赢得人们的掌声和欢呼,尤其赢得姑娘们的青睐。”(刘和椿:《九眼桥边苦与乐》)

“五十年代以后,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水码头逐渐冷清下来。1960年前后,九眼桥南桥头下附近,还存留一家竹椅方桌的古风茶馆,往南,四川大学和望江楼公园连成一片(它们之间没有公路隔开),再往南,就是农村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劳务市场和旧书市场的兴起,九眼桥一带又重新热闹起来,后来,一度兴盛旧车交易,以及酒吧一条街。现在,九眼桥一带是滨江公园,连同四川大学校园和望江楼公园,是怀古颂今的好去处。”(《梦回百年:穿越时空找寻地道成都九眼桥》)

1988年,九眼桥西侧新建交叉钢架水泥预制桥。古九眼桥于1991年冬拆去。2001年,在望江楼公园南面仿建了一座九眼桥,桥面用青石块铺设,保留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九孔石拱桥形象。在成都人的眼中,九眼桥已经不再是桥的名字那么简单的存在,更是九眼桥这一片区域的统称。

如今是成都夜生活网红打卡地

在九眼桥的对面还有一座别有风味的桥叫安顺廊桥,这座桥最初的建筑踪迹可以追溯到元代。当年马可·波罗游历世界,记载了中国四座桥,其中一座便是安顺廊桥。几百年间,安顺桥经历过多次洪灾,多次重建和维修。1982年2月,于原址重建新桥。重建后的安顺廊桥,桥面石板上雕刻着梅兰竹菊,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细节处的雕刻都尽可能还原了明清建筑的风格。

现如今,九眼桥成了成都夜生活的网红打卡地。几十年的革故鼎新,成都人渐渐地把历史文化与市井生活,转变为古典与时尚并存的九眼桥酒吧街。街上酒吧众多,大名鼎鼎的兰桂坊、独具特色的苏荷、小清新十足的贰麻酒馆,或文艺,或民俗,或清新。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三两个酒杯,几张桌子,随处可见的酒吧和肆意酣畅的年轻人。一群人在划拳喝酒,另一群则唱着自己或别人故事的歌,安静和热闹互不打扰。

夜晚的锦江两岸,在暖黄色灯光的映照下显得别有韵味,彰显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浓郁内涵。成都人的夜生活,很多都是从九眼桥开始的,夜晚的“灯红酒绿”与白天的“古朴有韵”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有南来北往的旅人,走进酒吧,微醺之后,吹着夏日的清风,与朋友随性地聊天,看星星点点的夜景,生活带来的波折或许就随着江水平静下来。经过时间洗礼的九眼桥,几千年的西蜀文化为它赋予了不一样的美,它像一个岁月的旁观者,安静地收藏着每一寸时光的过往,成为一群又一群孤寂者的精神皈依。

九眼桥,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多少成都人在此留下坚忍不拔的脚印。作为一座城市记忆的坐标,九眼桥见证了老成都人的惬意与艰辛。岁月在变,成都在变,老成都千年的桥头风景,水码头繁华的过往和老成都人悲欢离合的故事,自然已成为了过眼云烟,终究一去不复返了。但九眼桥的存在,却是成都人和一座城市横跨在岁月长河上的历史文化象征,连着锦绣成都3000年的不老记忆。走过九眼桥,才算真正洞中成都历史文脉的肯綮。

新闻推荐

邻里纠纷伤和气 释法明理巧执行

本报讯(张静维)近日,叙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经过耐心释法明理,最终促使一起因农村土地相邻权问题引发的健康权纠纷案快速执...

宜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