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玉:蜀南巾帼变脸王

宜宾晚报 2020-07-23 11:09 大字

川剧即川戏,流行于四川和重庆、云南、贵州等地,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而闻名中外的“变险”,则是川剧表演中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是技与艺结合的一种绝活。大体分为 “抹脸”、“吹脸”、“扯脸”及“运气”变脸。

神奇怪异、惊心动的“变险”,由演员根据剧情发展变化之需要而使用,往往用在在剑仙俠客、神鬼妖魔出场时,通过巧妙奇特的手法变换脸谱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特别情景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及内心活动。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当时的变脸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后世则衍变为当场变脸,成为一项表演特技,以川剧最为著名。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有言始于“川剧圣人康芷林”,成形则要归属于二十世纪,在这期间,变脸在戏班的对台戏中不断摸索、演变、精化,渐渐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川剧本身的表现力。“变脸”,烘托戏剧气氛,增添演出效果,引人入胜,令人感叹,余味无穷。

原宜宾县川剧团名角———陈清玉女士,11岁考入富顺川剧学校,学艺练武,习花旦、武旦,又拜诸多名角为师,广釆诸家之长,戏路广,能演之戏甚多,尤擅演《白蛇传》《王熙凤》《穆桂英挂帅》等剧目。因其自身素质好、“幼儿学”、科班出身,功底深厚,故年近花甲仍手快腿灵,活跃于各地舞台上,深受观众喜欢,被尊称为“蜀南巾帼变脸王”。她除多次参加省、市武术和戏剧演出比赛名列前茅外,还在1999年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太极拳赛上,一举荣获2枚金牌和1枚銀牌,而其时运用“变脸”技艺,则近于炉火纯青之境,还老法新变,不遮掩,同观众近身面对面变,别人最多能变8至10张,她却能一气呵成变化出20张睑,令人叹为观止。2006年,赴深圳参加世界华人艺术节,荣获川剧变脸大赛老年组金奖,并被大会特别嘉奖,获得“中华优秀艺术人才奖”牌,又应邀参加中华文化五州行艺术团到国外演出,尤在赴意大利参加意中友好年演出时,受到好评和奖励,成为中国戏剧名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叙州区人民法院 首次开启“无人记录”庭审模式

本报讯(张晓玲)近日,叙州区人民法院首次尝试采用“无人记录”庭审方式对一起民事案件进行了开庭审理,这是叙州区人民法院首次...

宜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