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首城 勇当新时代双拥工作排头兵
(上接第一版)
心系官兵期盼,全力保障驻军建设改革。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履职尽责,从人、财、物、技术、政策等各个方面全力支持和保障部队练兵备战和强军改革顺利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军事设施列为人民防空体系建设和防护重点。优先安排国防和军事工程、设施等建设用地,积极提供用地保障。配合驻宜部队开展“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确保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深入开展法律拥军,在团以上部队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坚持为部队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官兵的后顾之忧。紧盯官兵“三后”问题,先后制定了《宜宾市“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创业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驻宜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宜宾市军地青年联谊活动方案》,建立起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和军地联谊等长效机制。随军家属中公务员和事业人员100%对口对等调动,无工作的市国资委发动国有企业提供优质岗位帮助就业,没有就业的发放生活补助金。军人子女按照就近优选原则100%入读优质学校。2018年组织了400余名军地青年开展大型军地青年联谊会,2019年为30对军地青年组织了集体婚礼;为实现拥军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均衡化,建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对联系驻宜部队基层部队制度。根据部队的实际需要,为部队送政策、送服务,卫健委组织心理专家到部队开展心理咨询,防震减灾局到部队开展抗震救灾知识讲座,气象局为部队提供气象资料,文旅局常年开展送文化进军营等,真正把“双拥在基层”活动落实在基层。一大批民营企业和民间组织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他们到部队开展摄影知识讲座、与官兵一起包饺子、组织军民篮球赛等,目前,以成中集团、叙府酒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以恒善义工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组织成为了一支拥军生力军,为双拥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践行宗旨使命,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去年,长宁“6·17”地震发生后,驻宜部队闻灾而动,帮助转移安置群众、协助疏通道路、搭建帐篷、搬运和发放物资,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军分区组织民兵积极参加荒山绿化、植树造林等活动,2018年全市建成10个“国防林”,总面积约1500亩。在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方面,组织医护人员开展“送医进村”活动,宣讲普及防中暑、防蛇咬伤、季节性疾病等健康知识,为村民义务巡诊体检;帮建村卫生所,赠送常用药品。组织官兵职工到社区开展创文活动,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为敬老院老人送去关爱,积极参加“军地联谊”活动等,持续增进军民感情、不断促进相互了解。驻宜部队平均每年承训学生人数6万余人,组织军营开放活动,近4000余名群众走进部队参观改革强军巨大成就和新时代军人的良好风貌,密切子弟兵和人民群众的感情。
为切实解决官兵后顾之忧,将政策落实到位,宜宾市计划分配军转干部100%安置到机关单位,正团职干部全部安排到实职领导岗位。2019年,军转干部首次全部通过双向选择安置,实现军转近年来首次无一人是指令性安置。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坚持“公平公开,阳光安置”办法全部安置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离退休干部(士官)和伤病残退役士兵全部按时完成接收,相关待遇落实到位。同时,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培训经费、一次性补助列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发放。发放教育培训补助金金额(含生活费)1225.7万元,发放地方经济补助1.92亿元。
此外,定期调整残疾军人、“三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并落实自然增长。2016年以来,全市共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9.97亿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64亿元、医疗补助金7661万元。
特色做法
推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住长江头,永远争一流”,在“勇当新时代双拥工作排头兵”的激励下,宜宾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在双拥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宜宾特色做法。特别是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后,双拥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推动着宜宾市双拥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高规格建立领导小组,凸显“宜宾双拥认识”。建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7名市委常委、宜宾军分区司令员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53个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最高规格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市10个区县也参照市上,成立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市上下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军地协调互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良好格局。
构建优待金增长机制和扩大优待范围,凸显“宜宾双拥担当”。以义务兵家庭所在地(县)上一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发放优待金,已经从2016年的平均每户12271元提高到2019年的17262元。同时,每年向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役军人、参战参试退役军人发放优待金,其中烈士遗属标准最高,到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的50%。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全市向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7280万。对义务兵服现役期间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以及在边远地区和在校大学生服现役的义务兵,其家庭当年的优待金按比例增发。对宜宾籍现役军人和驻宜部队官兵立功、获得荣誉称号的均发放荣誉金。
构建快捷便民网络,凸显“宜宾双拥效率”。为方便群众办事,减少跑路,宜宾市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运用。一是实现了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宜宾市依托城乡居民医保系统,实现了住院医疗补助在患者出院时,与居民医疗保险等一并结算,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即时结算。2019年,全市重点优抚对象住院11322人次,发放医疗补助703.87万元。二是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实现足不出户缴纳。宜宾市率先开发了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暨智能协同办公系统,建立了退役军人信息系统、社会保障系统、工商银行金融系统之间的对接联系,疫情期间推行“全程一站式无接触代办”工作模式,对符合条件的缴费人员,直接线上生成缴费通知单并推送,退役军人通过工行网银APP、转账支付、微信二维码等方式足不出户进行自助缴费。该工作做法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中、省工作专班高度赞扬,并被退役军人工作信息参考采纳。三是在“大走访”活动中,为基层减负。运用智能协同办公系统,基层服务站的同志只需要在原优抚对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添加数据,避免了重复采集原有数据,大大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多平台订单定向培训,凸显“宜宾双拥服务”。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后,在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利用“订单式”培训、推荐就业、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创业项目推进会等多种方式,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每年组织退役士兵开展各类短期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1000余人。与宜宾市五粮液集团、丝丽雅集团等大中型企业达成定向培训推荐协议,每年推荐退役军人就业300余人。2019年组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5场,促进达成意向就业人员1055人。疫情期间,联合市人社局率先开展组织退役军人网络专项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6900余个,促进退役军人就近就地就业400余人。针对下岗失业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其就业,2018年以来,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累计已帮助扶持就业700余人。
精心组织军地互动活动,凸显“宜宾双拥品牌”。一是组织“宜宾驻军看宜宾”活动。每两年组织一次,每次组织100名优秀的基层官兵参观宜宾市重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等,感受第二故乡的发展变化,增强故乡情。二是组织“军营开放日”活动。每两年组织大型“军营开放日活动”,每次组织1000名机关单位职工、学校师生及普通市民,走进军营,参观改革强军巨大成就和新时代军人的良好风貌。三是组织军地青年联谊会。每年组织,为军地青年搭建相识相知平台,解决官兵婚恋难题。四是定期开展“南疆祭英烈”活动。每三年组织一次“南疆祭英烈”活动,集体组织烈士亲属到云南、广西边境为烈士扫墓,既缅怀先烈,又增强烈属的荣誉感。
打造永久性双拥文化设施,凸显“宜宾双拥阵地”。为把国防教育、爱国拥军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全市所有区县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永久性双拥文化设施。叙州区投资上亿元建成民族英雄赵一曼双拥文化主题公园,南溪区依托万里长江打造了江滩双拥文化长廊,兴文县筹集民间资本打造红色文化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游客“重走长征路”、品尝“忆苦思甜饭”,追忆艰难岁月,弘扬长征精神。同时,赵一曼纪念馆、李硕勋纪念馆、余泽鸿故居等一批烈士纪念设施,长期免费接待群众参观瞻仰,拓展了双拥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增强了双拥文化影响力。
军民齐心合力战疫情,凸显“宜宾双拥力量”。年初,一场疫情考验着宜宾军民,宜宾军民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防控就是责任”的意识,充分发挥双拥工作优势,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双拥工作成员单位、驻宜部队、双拥模范企业和个人主动而为、逆流而上。武警官兵24小时坚守高铁宜宾西站,各地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民兵、退役军人执行入户排查、劝导关停、卡点守卫、清洁消毒等任务。
潮涌三江风帆劲,百尺竿头再向前。当前,宜宾经济社会正蓬勃发展,五创全国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正向纵深推进。宜宾正以热情的干劲,不断创新举措,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双拥工作取得新进步,为宜宾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和驻宜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新闻推荐
晚报讯5月13日,为期两天的宜宾市叙州区柏溪中心学校语文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在叙州区柏溪城北学校圆满落幕。此次活动旨在推...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