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农村娃 他们让乡村教育薪火相传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5-20 06:15 大字

傅介芳(上二)到留守儿童家家访。

核心提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90年,通过整顿教师队伍、中师招收民办教师、“民转公”等方式,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5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

2019年,四川省招聘特岗教师 3197 名,今年计划招聘2333人。

□本报记者 聂姚 文/图

2019年12月30日晚,由省教育厅评选出的“2019 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21名优秀乡村教师每人获奖一万元,来自宜宾市叙州区樟海镇大塔小学的傅介芳老师便是其中之一。

转变身份提待遇稳人心

今年52岁的傅介芳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5月12日,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已从教35年的她非常舍不得这个岗位,但她更放心不下的是这里的学生。

在傅介芳读小学时,她就萌发了要当老师的想法。1985年,傅介芳刚考上高中,学校校长告诉她,她的小学母校非常缺教师,希望她能回去任教。傅介芳知道乡村教育的薄弱,她放弃了继续就读的机会,回到村里担任代课教师。

“乡村教师待遇低,我记得1992年时,一个月只有80多元。”傅介芳回忆当时的工作环境,“学校只有一间教室,而这间房子还不完整——墙壁上有个大洞,冬天冷风从外面灌进来,学生冻得都握不住笔。”

当时,村小教师非常紧缺,每名老师都“身兼数职”,傅介芳除了教授语文和数学,还要兼任音乐、体育、美术老师。除此之外,乡村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傅介芳告诉记者,她的班上有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老师需要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怀。

傅介芳是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教师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教师队伍中1/3为民办教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90年,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级人民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使民办教师从1977 年的 491 万人减少到 1990 年的280万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992年8月,国家教委等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加快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步伐。

2006年,傅介芳通过考试,顺利转为公办教师,不仅有了正式的身份,待遇也提高了。

建设队伍 优素质深扎根

“民转公”稳定了当时乡村教师的队伍,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规定。

2006年,我国启动实施“特岗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去年,西部地区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为3.82万元。期满后,四川省规定,每年年度考核合格,且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办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手续,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广元市青川县一乡村学校担任初中化学老师的李明(化名)是2016年考取的“特岗教师”,去年期满后顺利“转正”。她告诉记者,在待遇方面,她与公招教师一致。最让她心暖的是,当地公积金购买标准是按最高标准 12%执行的。此外,在“特岗教师”聘期满之后,还退还了她大学学费。社会地位的提高、待遇无差别化,让她身边很多同龄人都想考取教师证。

“特岗计划”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乡村教师缺乏的问题。去年,四川省招聘特岗教师3197名,报考人数为38762人,选取比例为12:1,今年四川省计划招聘2333人。

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意味着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计划,通过“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三个层面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其中特别提到在职称(职务)评聘上要向乡村学校倾斜。傅介芳告诉记者,2017年她被评聘为高级教师,从2018年起,待遇有所提升。

四川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通知》,对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支持,并提出,提升农村教师生活待遇,落实好“四大片区”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行差别化补助,确保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不低于400元。

同时,乡村教师这个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和关注。除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外,大学生团队的“三下乡”、社会公益团体以及企业力量都在涌向乡村教育,帮助乡村教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会更好地将乡村教师成长这项事业往前推进。

软硬结合强教学留生源

可喜的是,如今乡村教师群体的构成逐步呈年轻化趋势,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乡村教育。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截至2019年3月,我国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近170万人,占58.3%。

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乡村教师,他们是在中国快速转型、高速崛起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也是中国教育百年现代化历程中最特别的乡村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改变农村教育面貌是他们选择当乡村教师的主要原因。对于“为什么报考特岗教师”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欢当老师”和“为了支援落后地区教育”,分别占到 50.43%和 16.12%。李明告诉记者,现在,学校的老师以30岁至40岁为主。

然而,有“来”也有“去”。傅介芳对记者说,目前,她的收入每个月五千余元,但到学校任教4年的年轻老师月薪不足三千元。年轻老师离任,收入相对低还是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老师的离开,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也是突出现象,给老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李明所在学校包含从小学到初中的九个年级。她到学校的第一年,班上还有二十余名学生,之后逐年下降,如今班上只有十多名学生。“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教育,转学到城里。但我认为效果不一定如其所愿。从软件上来讲,近年来,乡村教师素质、教学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另外,城市学校学生多,老师精力分散。在硬件上,现在乡村学校硬件配套齐全,开设有计算机课,在教室内也可以上多媒体课。”李明说。

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进一步打破,在城市务工的父母把孩子接到身边就读的越来越多,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吸引了一些村民“回巢”。乡村教育“软硬结合”的发展思路,让乡村学生不用离家太远就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如何留住学生?李明认为,做好信息对等工作很重要,可以让家长转变固有思想,多了解现在的乡村学校,不要盲目选择。

新闻推荐

建言资政谋发展 凝聚共识谱新篇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开幕侧记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开幕侧记

宜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