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州区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宜宾日报 2020-05-09 00:34 大字

□裴健 刘大圣

叙州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巩固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成果;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截至2019年底,叙州区累计减贫5.12万人,退出贫困村61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00%,实现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及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但实现全区脱贫摘帽后,极少数贫困人口仍有返贫的风险。比如一些贫困户“造血”功能不强,在“输血”政策红利下,虽然达到了脱贫标准,但“基础不牢”,返贫风险高;还有一些贫困户遭遇重大疾病或突发事故时,家庭无法应对,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做好问题整治,形成稳固脱贫制度体系。建立动态管理监测机制。对因病、因残、因灾、失业等特殊原因致贫、返贫的农村居民,实行“不脱责任、不脱帮扶、不脱政策、不脱监管”的全面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建立个人申请、村级评议、乡镇审核的报告机制,根据具体情况,做到整体推进与“插花”扶贫并重,切实阻断贫困路。实施“回头看”“回头帮”制度,及时查找、发现、分析、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施生活保障兜底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保障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财政兜底的政策长期坚持不变,并根据现实情况扩大报销病种、困难人群。对无力供养适龄儿童就学的特困家庭,免除学杂费、办理免息或低息助学贷款,对长期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特困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制定返贫风险预警措施。在已脱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工作上,把脱贫边缘户作为重点监测对象,探索建立识别、帮扶、监测、评估、验收动态监测工作体系,定期对账,分析研判,及时采取措施,一旦出现因灾因病等因素造成不达标情况,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通过政策兜底、项目覆盖、资金整合等方式,通过社会综合保障及时对标补短,防止出现和有效消除新增贫困现象。

突出工作重心,促进扶贫产业稳步发展。重点扶持培育长效产业。对贫困地区以及帮扶的扶贫产业,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行“旅游+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互联网+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促使在脱贫摘帽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其早见成效、大见成效。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可通过一次性奖补、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巩固提升资金等方式,建立并落实脱贫攻坚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成效真正得到巩固提升;重点强化市场对接。通过政府搭台,积极引导社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推行“以购助扶”等扶贫模式,有效分担社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风险。创新扶贫模式,实施产业扶贫、众创扶贫、基金扶贫、自助餐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形成产业到产品再到市场的有机衔接和“企业+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体,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重点装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因地制宜,努力盘活农村“沉睡”资源,积极探索村集体经营的具体方式,大力支持和引导鼓励村集体整理和经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闲置资产,让“沉睡”的宝贵资源变活生钱,使村级集体经济逐渐活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强化制度建设,营造致富奔康思想氛围。建立脱贫致富表彰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脱贫户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在全社会树立、宣传和表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型,建立表彰制度,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和带动脱贫户自力更生,实现脱贫奔康中国梦;建立技能提升培训制度。进一步抓好农民技能提升培训教育,着力通过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帮助贫困农民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致富观,努力提升贫困农民就业增收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建立新文化新风尚教育制度。通过村民大会、农民夜校、送文化下乡等方式和载体,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实行脱贫致富与奔小康相结合,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提升相结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新文化倡导新风尚,引导群众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奔小康光荣的思想,真正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提振“精气神”,摒弃相互攀比心理和“等靠要”思想,实现精神挺立、物质富裕的同步发展。

(作者单位:叙州区委党校)

新闻推荐

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聘通知书

陈刚同志: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等文件规定,我单位于2020年2月21日经宜宾日报公告,拟与你解除聘用合...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