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州荔枝沟:千年荔枝的诱惑

宜宾晚报 2019-05-30 10:38 大字

一脸通红

像黄庭坚醉酒的面庞

肉身粉嫩

如杨玉环出水的肌肤

天时地利人和

阳光空气和水

在此千年你就这样成精

……

———题记

宜宾市叙州区普安镇境内有一条荔枝沟,两岸巨石堆垒,沟底流水潺潺。时间已至初夏,溯水流上行,在石阵之间穿越,虽有鸣蝉声声不绝于耳,却也不觉十分燥热。

沟的顶端有一条高悬的瀑布,细细长长,形同白练。瀑下有小潭,方圆数尺,水质清澈,潭底沙砾、石块清晰可见。

小水潭的正前方有一座用两块石板搭起的小石桥,横跨在沟沿之间。桥面光滑润洁,也不知有多少路人和牲畜踩踏过,才会有这般光景;桥身很短,三两步即可走过,但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很有情致。看那个样子,这种情致还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因为,桥之北连接着手扒岩,桥之南通向小岸坝,这条古道是历史上著名的“秦五尺道”。

荔枝沟因中段有两棵荔枝树而得名。它们坐落在北边的台地上,枝繁叶茂,延展面积达数百平方米,似两把巨伞,亭亭盖盖,遮天蔽日;树身粗大,三人不可合围;风吹雨淋,天长日久,树干中间已部分腐烂成了孔洞。这两棵荔枝树,一棵1500多岁,一棵800多岁。

台地上有较厚的熟土层,溪流又能提供足够的水分,依据这样的地理条件,历史上,这里肯定不会只有这两棵荔枝树。荔枝沟,从前或许不叫这个名字,从前或许没有名字,应该是沟沿两岸拥有了较多的荔枝树后先民们才给它取上了这样一个名字。

两棵“千年”荔枝树,从小到大站立在这里,看过了每天的朝霞与落日,看过了春花开与秋草黄,看过了世间的朝代更替与人情冷暖,我就想:“时空跨越,天长地久的雨露滋润,该是吸收了多少天地灵气,白天是树,夜间会不会幻化成人形,一大一小两个美女,美美艳艳,两个荔枝精。”

由于脑中储存了这一玄幻想象,以至于我每次来到这里,心里头都会顿生怜爱与敬畏之心。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底,杜甫怀着“即从巫峡穿巴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愉快心情,举家离开成都,沿岷江南下,六月初到达戎州(今宜宾)。杨使君在东楼(今东楼街)设宴为其接风。大诗人格外高兴,专门写了一首诗《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记录这件事情。

宴席很奢华,好酒好菜。座间还有好些歌伎,轻歌曼舞,一曲终了尽显媚态。主人的这个安排,整得杜甫不很习惯,连声哀叹自己老了。才53岁呢,真的就老得那么纯粹?当然不是,他又想起国家的苦难和自己经年的漂泊来了。按照他写诗的习惯,诗的末尾来了一句“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笛声一起,令人哀婉感伤,大诗人又忘情了。

席间,杜甫最受用的是戎州的一种叫荔枝的水果,他说:“轻红擘荔枝。”轻红,不是鲜红、不是深红,只是轻轻的红(跟色泽无关,只跟重量有关),荔枝的颜色刚刚好。颜色那么好,味道呢?他在这里没说,但他在后来写的《解闷十二首(其十)》中拿广州、梓州和夔州所产的荔枝作了反衬———

“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隐映石逶迤。

京华应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泸戎,泸是泸州,戎是戎州。“京华应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杜甫说:“我在长安(今西安)见到的广州及梓夔间所产的荔枝,味不及泸戎,大率早熟,肌肉簿而味甘酸。”

我数了一下,黄庭坚贬谪到宜宾的三年中,已发现的写荔枝的诗词有8首,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

“五月照江鸭头绿,六月连山柘枝红。”“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晚岁监州闻荔枝,赤英垂坠压阑枝。”“雨后园林坐清影,苏醒。红裳剥尽看香肌。”……

一句一句美美哒,看得人垂涎欲滴。

传颂最广的是一首《廖致平送绿荔枝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枝绿酒亦为戎州第一》:

“王公权家荔枝绿,廖致平家绿荔枝。

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泼醅葡萄半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

谁能品此胜绝味,惟有老杜东楼诗。”

标题就很传神,两个第一!

并列第一,好有现代感。

廖致平家有两棵珍稀荔枝,绿色的果实,味道非常独特,黄庭坚称为“绿荔枝”。王公权家里酿的荔枝绿酒也很有名,黄庭坚在《荔枝绿颂》中专门赞美:“王墙东之美酒,得妙用于三物,三危露以为味,荔枝绿以为色,哀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这两样东西让见多识广的黄庭坚不食则已,食之难忘。

诗中的“重碧色”“轻红肌”,好生眼熟,这不是杜甫的句子吗?最后来一句“谁能品此胜绝味,惟有老杜东楼诗”。相隔300年,黄庭坚把杜甫叫做老杜,相隔900年,我们怎么说也应该把黄庭坚叫做老黄吧!诗中,老黄直接把老杜诗中宜宾荔枝300年的味道贯穿了起来。

话说“七夕节”这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恩恩爱爱到半夜,杨贵妃突然来了一句:“我想吃荔枝了。” 玄宗说:“这有何难!”当即下令,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产自巴蜀的新鲜荔枝送往华清宫。

此段对话有杜牧诗《过华清宫绝句》为证: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年,为给杨玉环送荔枝而修凿的栈道,叫“荔枝道”。

1850年左右,宜宾赵场人赵树吉写了一首《荔枝》诗,在序中说:“蜀中产荔枝者,唯上、下南郡诸县,吾乡其尤甚者。”

“四川产荔枝的地方,惟有上川南叙州(今宜宾)各县和下川南泸州各县,但我的家乡尤其多。”赵树吉的家乡在赵场,赵场在哪里?与荔枝沟上面的冠英在一条山脊上。

诗中有句“缅惟唐天宝,驿骑驰涪谷”,缅惟,遥远的思念,缅怀唐玄宗命驿马沿四川的涪江河谷给杨贵妃送荔枝入京的事情。

赵树吉的说法未免绝对了一点,产荔枝为什么只有泸叙,从土壤、雨量、日照等条件来说,与泸叙相近的江津为什么不可以?合川为什么不可以?倒是他说的“驿马沿四川的涪江河谷”送荔枝我是相信的,现在都可以打开地图看看,泸叙产的荔枝送到京城长安确实要走涪江河谷,路线是:过涪县(今绵阳),走阴平、金牛两条古道,一路前往。

这么说来,唐朝的时候,戎州的荔枝(或许就有荔枝沟的荔枝)杨贵妃真的吃过。我们权且相信它一回。

我坐在这里,举头望着两棵千年荔枝树,就想着它们何时才会又开出艳丽的花朵,何时才会又结出香甜的果实来?

我愿意等,因为两棵千年荔枝树已是历史的见证,属于历史的东西,等的时间越长,越历久弥香。

当然,人生有限,我也不想等得太久。前年我来没吃上,去年我来没吃上,今天我又来了,一门心思期盼着吃上几颗,哦,不用几颗,一颗也行。

新闻推荐

横江中学 教体系统向代表委员汇报工作

本报讯(刘晶文/图)近日,横江中学向“两代表”“一委员”汇报工作会在横江镇政府会议室举行。会议主要有三个议程:一是横江镇...

宜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