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的宜宾人

宜宾晚报 2018-10-11 11:32 大字

宜宾山区人视耕作为最好的谋生手段。民间有谚云:“玩龙玩虎,不如玩土”,“七十二行,庄稼为王”,“土中生白玉,田里出黄金”。农耕也是最可靠最值信赖的行业:“买卖钱六十年,当官钱当辈完,庄稼钱万万年”。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有篇《货殖列传》,把全国分为八个风俗圈,其中巴蜀属于重农地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引《广志》所记:“犍为僰道、南广,荔枝熟时百鸟肥,率生稻田间。”此证明宜宾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随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宜宾一带逐步建梯田蓄水和凿沟渠引水种稻。至东汉时已开凿坡塘蓄水灌溉和养鱼,魏晋南朝时境内深丘和低山区已开凿山原田和引水堰。唐时,宜宾县越溪河边上已有筒车提水灌溉,宋代水车得到推广,戎州境内河谷地带已出现水旱两热耕作制。清雍正七年(1729年),兴文县修建了螺蛳堰,开渠引水至江安灌溉。乾隆十九年(1754年),高县修凿了石船堰,灌溉田地400多亩。

宜宾人较早的时候是渔猎和农耕并重。1977年出土于翠屏区真武山蒲草田汉代崖墓中的一方陶田,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右边设塘堰、鱼池,池内有鱼、虾、螺等;左边为稻田,以田埂分成五小块,并设渠道与鱼池相通。

宜宾山区人视耕作为最好的谋生手段。民间有谚云:“玩龙玩虎,不如玩土”,“七十二行,庄稼为王”,“土中生白玉,田里出黄金”。农耕也是最可靠最值信赖的行业:“买卖钱六十年,当官钱当辈完,庄稼钱万万年”。

今天,重农的宜宾人过的日子甚至有些令城里人羡慕。

他们对粮食十分珍惜,小孩撒了饭,大人常恫吓:“谨防遭雷打!”碗中如剩有饭粒,则以将来脸上要长麻子为由劝小孩吃掉。他们食用土法榨制的花油或菜油,认为这样榨出的花油或菜油清亮,杂质少,味道香。他们吃的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不打农药,也没施化肥。用的都是农家肥,产量低就低吧,样子也不好看,反正是自家吃,但吃在嘴里却特别香。

他们吃的菇子、菌子,与城里人吃的大不一样。农村出的菌子是春雨之后在山间土坡的荆棘杂草丛中天然生长起来的,山里人称之为“鸡丝菇”,很难寻得。山里人寻得后,偶尔也有用篾条穿了三、五朵一串拿到街上换钱用,价格很贵。“鸡丝菇”菇顶宽大肥厚,菇柄结实鼓突,熬汤或蒸食味道鲜美,口感如鸡丝。

重农的宜宾人自己吃的猪,喂法更讲究:春天喂青草,夏天喂荷叶,秋天喂南瓜,冬天喂红苕,而且全程拌以高粱、苞谷、米糠,从来不喂城里工厂化生产的饲料添加剂。这种喂法既累人,猪也长得慢,大半年才长百来斤,但肉质却是鲜香无比的。宜宾县商州、屏山老君山、兴文仙峰等山区的老腊肉尤其有名。农民自己吃的过年猪宰杀后,将猪肉切成长块,抹上盐悬于灶头或火炕上,煮饭或烤火时让柴草自然烟熏。食用前以火烧肉皮让其跑油,然后浸泡、洗净、煮熟,切成片后外观是瘦的红润肥的晶莹,吃在口里肥而不腻,香醇可口。

他们端上桌的黄灿灿的炒鸡蛋,不用说你就看得出是用“土鸡蛋”炒的。按宜宾丘陵山区人的说法,丘陵山区的鸡是放养的,饿了在房前屋后觅虫子、吃杂食,渴了喝露水,小鸡要养四五个月才能下蛋。而城里人吃的多半是“良种蛋”,洋鸡一只只圈在铁笼子里,一辈子不出笼,吃的是配方饲料,不出一百天就能下蛋。土鸡和洋鸡过的日子不一样,下的蛋自然不一样:土鸡蛋蛋质紧密细腻、营养丰富,良种鸡蛋蛋质稀松粗糙、味同嚼蜡。

他们自己吃的鱼,让其自然生长,和那些批量贩运到城里的鱼不一样,贩到城里的鱼已经没有了鱼的味道,因为那是整天大袋大袋给水塘里撒尿素,喂复合饲料催出来的,其肉质粗糙淡味。宜宾三江流域的天然野生鱼“水密子”(学名“圆口铜鱼”)和“玄鱼子”(学名“中华沙鳅”)是鱼中珍品,因目前还无法实现人工繁殖和养殖,一般用于招待贵客。

重农的宜宾人过年才是真的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年饭的菜最丰富,红萝卜烧鸡、家常鲫鱼、香肠、杂烩,腊肉切成三、四指宽的透明薄片,堆尖尖一大碗,亲朋好友都要在过年时大吃一顿。煮了满锅腊肉、香肠的汤里有很多油,舍不得到掉,正好用来煮才从地里采回来的青菜或棒菜,既使年饭菜肴晕素搭配,又没有浪费,反映了重农的宜宾人农耕文明的一大特点。

新闻推荐

家长信任 孩子喜爱

晚报记者黄平时光荏苒,初心不改。1969年9月出生的彭志名,已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32年了。32年来,从叙州区第一幼儿园(原宜宾县...

宜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