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里绽放的木槿花 ——记宜宾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赵晓华

宜宾日报 2018-03-12 07:37 大字

[摘要]——记宜宾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赵晓华

□李术园 贺燕飞 文/图

木槿花,色彩鲜艳亮丽,象征着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性格,也代表一种温柔的坚持!在宜宾县公安局有一位女民警,身材娇小,性格温和,在指挥中心从事公安文印、内收发、统计工作,一干就是33年。许多同事说,她就像一朵木槿花,在警营里静静地绽放。

她,就是大家亲切称呼的女警官“赵三姐”——赵晓华。

斗转星移

当年的警花迎来退休季

在赵晓华办公室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合影,照片上是两位充满青春气息的漂亮姑娘,笑容甜美、其中一位就是赵晓华。

那一年,她22岁。1985年,刚刚进入公安队伍的她和好姐妹刘敬合了这张影。这张照片,她尤为珍爱,虽然办公室换了无数次,却始终跟随着她。赵晓华说,入警的第一天值得终生铭记,看到照片可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赵晓华今年55岁,过了今年这个“三八”节,她将结束职业生涯,正式退休。1985年5月,她参加公安工作,之后一直在公安局办公室工作,一干就是33年。而今55岁的她,虽然即将退休,却每天按时上下班,争着做年轻人都觉得累的活儿。对此,她谦虚地说,这不算什么,自己是老民警,就要起到带头作用。

默默坚守

33年上传下达零失误

在一般人眼里,机关收发室无非就是管管档案、分分文件、发发通知之类的“闲事”。殊不知,这样的“闲事”并不轻松,加班是常有的事,对此,赵晓华从无怨言。

“不能让领导交办的工作在我手中被延误;不让需要上传下达、上报的工作情况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到办公室联系工作的同志、民警在我这里受到冷落!”这是赵晓华给自己定的“三不”规矩,她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平日工作中,她经常会在下班回家了还接到打电话来请求复印资料和盖章的同志,她从不拒绝,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回单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她经常是一边背着不停哭闹的孩子一边加班。每天,从换好警服坐到办公桌前开始,电话一个接一个,有通知领导开会的,有需要各种表格、文件的,有需要回复解决投诉电话的,有群众咨询办事的,赵晓华总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一答复,再细小的工作都认真去完成。

不甘落后

从不会电脑到熟练操作

由于参加公安工作早,加上受当时条件限制,赵晓华不会操作计算机。随着公安工作信息化、科技化的普及,计算机的操作成为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必备技能。

艰苦的学习过程,并没有将赵晓华难倒。她凭着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劲儿,很快学会了运用公安无纸化办公平台、党政网、政务信息网等各种信息系统,保障了网上文件快速流转和传阅,所接收、传阅的文件、机要件的传送未出现误时、丢失、泄密等现象,公章刻印、公章使用未出现任何问题。

内收发工作事无巨细,繁芜杂乱,综合性、服务性强,要真正做好,并非易事。赵晓华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努力,慢慢地了解内收发的工作内容,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怎样向上汇报工作,怎样向民警传达文件精神。同时,自觉遵守安全保密纪律,并将其具体落实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她所从事的工作平凡、琐碎、繁杂,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她却能长年忠于职守,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坚持到底。正如她自己所说,记不得印制、复印了多少文件,收发处理多少文件,报请领导阅示多少文件材料,盖章、开具介绍信多少份,总之手在不停地敲打键盘,嘴在不停地打着电话,脚在不停地奔忙于领导及部门之间。

润物无声

慎重交出“接力棒”

赵晓华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钻研业务知识,拓展知识面。

作为一名老同志,接近退休却依然执着地坚守岗位、默默无闻地付出、踏实无悔地奉献、倾情温暖地服务,正是她这种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无私奉献的朴素行动,无声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名同志,在办公室内部形成了团结协作、紧张有序、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激励着年轻的同志们以更高的标准做好本职工作。

有人这样评价,看起柔柔弱弱的赵晓华,其实骨子里却是一个强人。

的确如此,尽管工作内容纷繁复杂,但她却凭着自己的严谨细致,实现了几十年工作零差错;生活中,她不但尽好妻子、母亲、女儿的职责,还把家中里里外外的大事小情处理得很好。对于赵晓华的退休,身边的领导、同事纷纷表达了不舍,送上了最真诚、最暖心的祝福!

政法故事

干警风采

新闻推荐

“封面新闻杯”中小学生真性情作文大赛参赛作品选登⒂

由封面新闻主办、华西都市报联合主办的“封面新闻杯”中小学生真性情作文大赛,初赛征稿于2017年11月30日截止,经评审团评审后,800多名中小学生在2018年1月27日进行了现场作文决赛。从决赛中脱颖...

宜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