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聪:捡来的“十大孝子”
□本报记者 秦莉萍
二十五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让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也会让人阅历丰富。但宜宾县双龙镇沙溪村村支书李殿聪却用二十五年的时间,诠释着一位“孝子”的真谛。
103岁的梁树英与李殿聪并无血缘关系,可她总是亲切地叫着李殿聪“孙儿”,李殿聪则称她为“幺娘娘”,而这层特殊的亲属关系,是李殿聪二十五年前“捡”回来的。
初见李殿聪时,看上去还有些腼腆,眼神中透露出朴实。“老实本分,乐于助人”是周围群众对他的普遍评价。李殿聪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梁树英就是他的邻居,父母还在的时候,就经常帮她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前父母一直在照顾梁树英,父母去世前,心里还牵挂着老人家的生活起居问题,他只不过是遵照父母遗愿,接过了父母的班而已。对于自己的付出,李殿聪并没有觉得很伟大,只不过是因为家里传统孝道教育的结果。
奔波四、五里土路去打水,插秧打谷子,在梁树英老人还有自我生活力的时候,李殿聪和家里人更多是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生活本来波澜不惊,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1991年夏天的一场暴雨过后,寡居的梁树英老人房子垮塌得更厉害了,再加上又没有子女,生活成了一个难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的李殿聪萌生了一个要接老人回家一起吃住的念头,回家便给新婚妻子商量接老人“回家”一事,没想到善解人意的刘泽琼支持了丈夫的义举。这一住就是二十五年。
做出决定的时候,李殿聪的父母也已有 60岁,这下家里就需要赡养三位老人,但质朴的李殿聪坚定地认为,只要够勤劳,不偷懒,就有饭吃。刚接老人回家住不久,沙溪村村委会考虑到李殿聪的负担沉重,便提出了每年村上补助五百斤粮食,让李殿聪按时去挑回家。但挑了一年之后,这个勤恳的庄稼汉子觉得,村上需要照顾的老人还有很多。“自己家里还有田,一个老人也吃不了多少粮食,只要我们多干一点就行了。”
在往后的二十多年里,李殿聪再没有从村上挑回一颗粮食,他所做的,仍然是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用汗水和付出换回赡养老人的口粮。
他所做的一切,妻子刘泽琼看在眼里,也在不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着。“我们也会老去,现在我们所做的,也就是做给我们后辈人看的。”
养育了两个孩子,快五十岁的夫妻俩,从小便把孝道灌输给了孩子。自孩子们记事起,家里面便有这样一位“祖祖”的存在。如今,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但每次回家还是会首先想着去看看老人,然后再和父母说说话。
2016年10月8日,宜宾县举行了第二届“敬老文明号”暨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李殿聪二十五年如一日照顾梁树英老人的事迹感人至深,获评“十大孝子”。
新闻推荐
各公司人事专员向求职者介绍工作□本报记者罗友莉文/图“同工同酬”“购买五险”“提供食宿”“发展空间大”……2月26日上午9点,宜宾县人民政府、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2018年“春风...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