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支招为四川种业带来“绿色”思路
主持人: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嘉 宾: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启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建民 陈温福 康振生
种业,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端牢“中国饭碗”的根源和基石。作为种子基地“国家队”中的重要一员,四川肩挑打造国家级育制种基地重任责无旁贷。
9月8日,在成都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的省第三届“藏粮于技”院士论坛暨2021首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陈温福、康振生等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为四川种业发展带来“绿色”新思路。
绿在品种 绿在模式
“在现状之上,我们还要层层追求稳产能、普绿色、保安全、美食味、富营养的目标。”在题为《新时期的稻之道》的演讲中,张启发院士展示了稻米产业升级品质价值“金字塔”。他指出,“绿”是当前阶段水稻产业发力的支点。
这个“绿”字,一方面体现在品种上。为适应消费者对稻米安全、美味、营养和健康的新需求,以及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升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日渐成型的新现状,“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应际而生。近5年,国内各单位选育的具备绿色性状的国审水稻品种16个,省审水稻品种48个,累计推广面积1.59亿亩。
同时,“绿”又体现在种植上。食客们也许不知道,少施氮肥是稻米“好吃”的关键。张启发解释说,影响稻米食味品质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直链淀粉含量,另一个是蛋白质(氨)含量。氨肥施得多,稻米蛋白(氨)含量高,稻米就不美味了。因此,少施氨肥,不仅能保持稻米的美味,还有助于构建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间的和谐关系。 “稻-虾”“稻-鸭”“稻-鳅”……张启发重点介绍了被他称为“双水双绿”的水稻、水产一田的综合种养模式。这种模式,在四川省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如兴文县,不仅建起万亩稻虾养殖基地,成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还形成以共乐镇稻虾农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周边两万亩的农旅融合产业带。
绿在育种 绿在防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和康振生,分别把关注焦点落在了“生物育种保障粮食生产”及“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他们对这个“绿”字同样赞同。
万建民介绍说,我国农药化肥使用量占全球总量30%,病虫害年受害面积达3亿亩,超5亿亩盐碱地有待开发……农业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生物育种在重要性状基因发掘上取得重大突破,合成生物技术方面发掘出了一批抗盐碱、抗旱等元件,品种研发能力得到稳步提高,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资源高效、营养功能的新品种不断涌现。但仍需加快作物种源科技攻关、加强作物种源挖掘与创新利用,开展作物种业基础研究,联合上中下游不同育种单位开展良种联合攻关。
康振生希望更多人清醒地认识到,推广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植保”技术,已迫在眉睫。他提出,农业、种业大省四川可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措施;推广应用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推广昆虫信息素、杀虫灯、诱虫板来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深入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绿色可持续控制新模式、新体系,进而保障生物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
陈温福院士在会上做了主题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及发展对策》的演讲。他表示,自从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际粮食安全问题更加严峻。对此,他提出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上的三点建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耀瑶)为进一步加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裁判的权威和公信力,教育、警示和震慑未履...
兴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文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