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宜宾晚报 2020-08-14 10:12 大字

这个农村家庭,走到今天实在太不容易。那一年,丈夫突然摔下悬崖,瘫痪在床三十多年,当时三个孩子年纪尚小,突然之间,全家的重担都落在这个农村妇女肩上……如今,她已是儿孙绕膝,这个有着瘫痪病人的大家庭,和睦、温暖,互相体谅……

带领全家穿越苦难的女子叫周必先,今年56岁,是兴文县毓秀苗族乡毓会村六组村民。

20岁那年,她和转业青年石绍清结婚。几年里,大儿子石玉辉,二儿子石勇辉,三女儿石秀辉相继出生。此后,石绍清通过转业安置在本乡公社(现毓秀苗族乡人民政府)任工作员,尽管物质生活并不富裕,小家庭却也是其乐也融融。后来,石绍清担任公社党委副书记。

天大的玩笑

生活看似如意,突然,命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那个日子她永远记得,1988年冬月初三(农历)。那个寒风瑟瑟小雨淅沥的夜晚,石绍清下乡到毓秀苗族乡最偏僻、道路最危险的胜利村六组(小地名:小河沟)开展工作,一夜未归。

在漫长的等待和隐隐的担心中,她安慰着自己,不会有事,不会有事的。也许是开会至深夜在他战友家留宿了。第二天一早,消息传来:她的丈夫掉下数丈高的悬崖,生死未卜。这晴天霹雳瞬间将她击倒,晕在地上,她至今也想不起怎样被人搀扶着去到现场。石绍清躺在村民用竹子绑成的简易担架上,无论她和孩子怎么哭喊,他一动不动。

她懂点医学知识,把着丈夫的手腕,心脏还在跳动,此时,她镇定了下来,丈夫还活着,还有一线希望。乡党委政府领导也相继赶到,石绍清被送到当时条件相对较好的建武区医院进行抢救。此时,区政府领导来到医院了解情况后,将石绍清送到了县人民医院。

昏迷20余天后,石绍清睁开了双眼。

两个月后,他的外伤虽然好了,却只能睁着空洞的双眼,不说话,右侧手和脚一动不能动。她渐渐接受医生的说法,自己的丈夫终生瘫痪了。

爱,让人穿越绝望

从今后她将是这个五口之家的脊梁,一边是年幼的孩子,一边是瘫痪的丈夫,她其实没有多少时间为自己流泪。

每天,种地、做饭、照顾孩子,病榻上的丈夫离不开她,一天又一天,为丈夫擦拭身子,端屎端尿,再苦也得和颜悦色地陪丈夫说话,再累也得给丈夫捏捏睡僵了的肌肉,再忙也要给睡着的丈夫换洗衣服保持被褥的干燥。这么多年来,石绍清从来没有长过褥疮。

在她不离不弃的悉心照料下,在受伤十年后,石绍清渐渐有所好转,现在能自己挪动椅子到屋外晒太阳,能说一些简单的话。由于大脑神经受重伤,石绍清有时候会很烦躁,有时候会骂人,有时还会丢东西打人,背他起床时从背后打她,不管怎样,她不生气,不怨恨,她怎么能和一个病人计较呢。

一个瘫痪多年的病人能恢复成这样很不容易了!

而她,满头青丝渐渐有了秋霜,挺拔的身姿也渐渐佝偻,这是二三十年岁月的无尽沧桑。丈夫依然活着,比人们预言的多出了十多个年头,状况比以前还有所好转。

三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都成家立业,而今她也是儿孙绕膝。

心胸开阔的好婆婆

人们常说,婆媳关系是世上最难相处的关系,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家里。但她却是出了名的好婆婆。

这个农村妇女有着不一样的宽阔胸怀,她说:“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我不会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年轻人。”

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也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误会和摩擦是难免的,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从不说儿媳不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

在媳妇眼里,她是一个疼人的好婆婆。在她们生育时,她把媳妇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扶她坐起、躺下、擦身、端饭、倒尿,同时还得照顾瘫痪的丈夫。她说:“爱家人就是爱自己。”

而她自己,从不愿意麻烦儿女们,她说,孩子们大了,都有有自己的事要做,我只要能动弹就不能耽搁他们,让他们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事。

在村里,谁家遇到农忙、红白喜事请她帮忙,她都有求必应,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先去帮助别人,有时一干就是好几天。乡亲之间,妯娌之间,朋友之间,有什么困难,她都尽力帮助。

多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邻里所称道。这个勤劳、善良、纯朴的家庭妇女,收获了全家人的爱,收获了全村人的敬重,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新闻推荐

宜宾市“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宣讲走进兴文县机关

本报讯(彭丽)为有效开展家风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抓实作风大整顿工作,近日,宜宾市“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宣讲进机关(兴...

兴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文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