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二中 用特色民族教育打造文化传承基地

宜宾日报 2020-07-29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 樊永红

当前,正是放暑假的时候,但近日,在兴文县第二中学校(以下简称兴文二中)内,有一个班级却传来朗朗书声,原来正是学校每年都举办的暑期苗文培训班又开班了。

“暑期苗文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掌握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对于发扬和传承他们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该校老师表示,对于学校苗族学生而言,暑假里他们不仅能学习苗族历史文化、苗族语言文字、苗族古歌、苗族乐器等,学校还将免费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文化课补习,真正考虑了学生的短期和长远规划。

为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和提高民族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兴文二中于2010年就制定了《兴文二中民族特色教育规划》,设立了民族教育工作领导组和民族教育管理处,在全省普通高中率先开办了民族特色班,开发出了《苗族历史文化》《苗族语言文字》等10余种校本课程。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课堂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运动会,真正做到了将民族教育打造成为宜宾市学校民族教育的标杆和旗帜,同时也成为了西南地区高中民族教育的一道靓丽景观。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共同进步,学校创新举措,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新生录取政策倾斜,还采取“师资优先、管理优先、学生资助优先、学生自愿”的原则组建民族特色班,老师因材施教,实现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和谐发展与融合。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竹竿舞”、“板鞋”、“高足”、“手毽”等体育活动课程,并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歌咏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暑期课外研学活动和兴文苗族“四八节”、花山节、农历苗年等,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艺术表演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苗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

据统计,近几年来,该校学生参加市县举办的苗族四八节、旅游文化节活动达到万人次以上,自编自导的民族舞蹈《鼓乐笙歌庆花山》、合唱《花山情》等节目在县市展演中荣获一等奖;在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多个项目中,获得团体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单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等多项奖励。2018年四川省第15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高脚竞速和陀螺两个比赛项目中获得了四项团体三等奖。

除了开展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班级和活动,兴文二中还从实际情况出发,聘请高校专家教授到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牢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据了解,为推进民族教育特色的深入,提升民族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学校于2012年申报的《普通高中苗族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被立项为省级重点教育科研项目。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与推广,民族教育元素的课程体系得到完善,营造民族团结学术氛围,彰显出学校以民族教育为重要元素的办学特色。

学校还组织德育处、民族教育处、团委、学生会,在学生中开展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在内的语文课本剧、英语课本剧等展示活动,文娱活动中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此外,学校每月开展一次法制教育的主题班会或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有效防范了民族矛盾和冲突,营造了民族团结氛围。

通过一系列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建活动,学校民族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民族团结氛围浓厚。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首批民族地区校本研修基地校、四川省首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兴文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如今的兴文二中,正围绕办成少数民族人才成长的摇篮,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而不懈努力,力争将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新闻推荐

兴文县妇联 关心在外务工姐妹

晚报讯为进一步提升妇女组织影响力、服务力,聚焦党建带妇建,19日,兴文县妇联“党建带妇建·巾帼心向党”主题宣讲活动,走进兴...

兴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