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村民办实事 让产业更兴旺

四川日报 2019-10-18 06:03 大字

“我家这个半山腰的独门户,不再缺水了!”10月15日,在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冷水桠村,村民李建奎望着水龙头中流出的自来水十分感慨。原来,李建奎家在半山腰,因原饮用水储存设施小,存水量不足,一遇连续晴天,饮用水就时常“卡脖子”。不仅是李建奎,由于地处山区,常年降水较少,山上的住户或多或少都存在饮水困难的问题。,为村民办实事 让产业更兴旺。

在主题教育中,兴文县启动“我为群众做件事”活动,排查出42户贫困户、143人的饮水问题需要改善。针对每户存在的不同问题,投入逾32万元进行新建水窖、管网安装等工程,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这样的改变,不止发生在冷水桠村。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村民周元雨说起家里刚刚完成的厕所改造,直竖大拇指。受地理条件限制,福来村很多村民还在使用旱厕。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今年以来,该村每月都会组织帮扶干部、在家党员对村民反映的人居环境问题进行排查,并定时销号。

福来村第一书记潘聪说,目前,全村已完成326户村民的旧房改造、280户村民的厕所改造。“接下来,我们还将对村上的照明设施进行改造,实现全村主要人居点、主要村道路口全覆盖亮化。”

围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目标,德阳绵竹市绵远镇吉兆村发动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包片负责全村厕所整改各项工作,推进“厕所革命”。截至目前,该村党员示范带头同意改建50余户,群众同意改建示范点20户,力争到11月全面完成村内527户厕所改建工作。

结合地方实际 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咕咕……”10月17日早上8点半,在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镇仙山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随着养殖户王国兴的召唤,100多只土鸡争先恐后地从鸡舍中钻出来。按照市场价90元/只计算,等到11月份这批鸡出栏,王国兴可以挣9000多元。“再加上村上养鸡场的集体经济分红,仅靠养鸡一项,我们家今年收入破万元没问题。”

仙山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持续增收面临困难。主题教育中,仙山村两委广泛向群众和干部征求发展意见,力求结合地方区域特色,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经过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征求农技人员意见以及村民代表的投票,大家最终决定选取土鸡养殖作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仙山村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成功引进一家土鸡养殖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养殖户发展。“仅养鸡场存栏的土鸡就达到12000只,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能实现4万元左右收入。”仙山村代理村主任马新明说。

同样,在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炳灵村,结合实际,该村大力发展手工制造业、生猪鱼类养殖业和打造土货集散点建设,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今年53岁的李力芬就业一度困难。今年村上办起制衣厂,她凭着自己学过缝纫的手艺进了厂。如今,在家门口务工的李力芬一个月可以增收2000余元。目前,炳灵村已开办手工作坊2处,发展家庭小手工制作30余户,发展专合社养殖生猪2000余头。

西昌市会东县嘎吉镇狮子山村正在探索利用当地土壤、光照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一周前,村上才邀请了县林草局为油橄榄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有效解决了我们在种植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该村油橄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德祥说。

新闻推荐

兴文金秋助学延伸行动助力贫困学子

本报讯(赵秀先阮红记者骆向明)9月24日至25日,宜宾兴文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中炳率队走进兴文二中、兴文中学、兴...

兴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