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从“吃石头饭”到“赚绿色钱”
□本报记者 周金泉
今年春季,兴文县周家镇又新增2000亩桑园,全镇桑园达到了1.6万亩,桑树宜种尽种。很难想象,周家镇之前曾是鼎鼎有名的工业重镇,它花6年时间实现了从工业重镇到蚕桑重镇的绿色转型。
5月14日,记者走进周家镇洛浦村老支书王天猛的小蚕共育室,门上一副“科学孵出新生命,精心养育优质蚕”的对联,彰显了老支书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
“我过去在煤矿当矿长,年薪都是20万元哦!但是,后来煤矿关停并转,我从2014年12月开始栽桑养蚕了。”王天猛说,“建蚕房和买桑苗都有补贴,这几年我的桑园从30多亩发展到80亩,一年养蚕从三四十张到80多张,我的年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这个钱比过去在煤矿挣得绿色安全。”
周家镇是兴文县典型的矿业乡镇,鼎盛时期,全镇有32个煤矿,煤矿产量占全县的1/3,进矿务工的农户年人均纯收入约1.6万元。
“2013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我镇大量煤矿关停并转,矿上下岗农民工达三四千人。”兴文县周家镇人大主席刘光涛介绍说,从此,周家镇从工业向农业转型,由于周家镇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适合栽桑养蚕,农户有一定零星养殖的基础,周家镇经过多方调研并与龙头企业积极对接,将蚕桑作为转型发展的龙头产业。通过争取省农业厅的项目,农户栽1亩桑只需出50至200元的桑苗,同时,县内龙头企业石海茧丝绸公司对农户也有补贴。该公司周家茧站站长罗吉龙说:“公司对农户有每亩100斤的肥料补贴,对农户修蚕房一间蚕房每60平方米补贴2500至3000元。同时,我们还与农户签订了长期的保护价。”
于是,从煤矿下岗的农户除一部分外出务工、发展养殖业以外,有近800户选择了栽桑养蚕,2015年以后,全镇桑园面积从4000亩迅速增至1.6万亩。全镇构建了“蚕业融合发展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优质茧生产基地+蚕业家庭农场+蚕业专业合作分社+养蚕农户”的蚕茧生产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蚕茧站+共育室+专合社+蚕农”的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2016年,镇上趁势提出“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刘光涛算过一笔账:“我们一个农户家庭有5至10亩不等的桑园。1亩桑园丰产,一年的产值有7000元。”
周家镇林业站站长向利群介绍,从2017年至今,周家镇还引进业主和企业,流转1500亩桑园,套种竹荪和彩云菇,这样,农户又有了流转桑园、出售桑枝以及在桑园务工等收益。
周家镇已于2017年被省农业厅授予“四川省特优蚕茧生产基地”;目前,养蚕户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新闻推荐
晚报讯昨(16)日,“聚火工程”启动仪式暨返乡党员和农民工“创业感恩故事汇”全媒体直播活动在翠屏区牟坪镇橘香小镇开展。市...
兴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兴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