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精神 展志愿风采 看长江首城的文明风景

宜宾日报 2019-03-06 01:19 大字

□本报记者 罗雯心

“宜宾蓝豹救援队成立于2013年10月,是由专业救援志愿者组成的民间救援救灾力量,队员们一起并肩,令一次次重大突发事件化险为夷。有一种速度叫应急救援,有一种感动叫带你回家……”昨(5)日上午,市委党校江南会堂里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来自宜宾蓝豹救援队的志愿者吴勤松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一次次刻骨铭心的救援行动,让在座所有人感动不已,拉开了“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专题故事会的帷幕。

此次活动汇聚了宜宾市部分先进典型和行业标兵,通过他们的倾情讲述,让更多敢闯敢拼的创新理念得以传递,让更多鲜为人知的动人事迹得以再现,让更多激情满怀的时代楷模得以绽放,这既是宜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载体,更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用“微善举”践行人生信条

在2月28日中宣部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兴文县退休干部陈国辅荣获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殊荣。

陈国辅老人如今已年满九十,却一直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一位老人对助人为乐的深刻理解。活动中,孙女陈芯蕾将爷爷365天学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故事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参加这个活动,一方面能够向大家宣传雷锋精神、弘扬正能量。另一方面听了其他志愿者的故事也很有触动,我将向爷爷和志愿者们学习,为社会作贡献。”陈芯蕾表示。

今年65岁的罗耀奎是一名退休工人,也是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宜宾市春苗公益助学中心的发起人和创办人,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罗老师”。15年来,春苗助学筹集资金超过3000万元,为200多所贫困山区学校送去了2万多套新课桌,先后资助了近2万名贫困学生……

“我叫江永秀,今年68岁,是宜宾市翠屏区北城街道长春社区退休人员。2013年我主动加入了网吧‘五老’义务监督员队伍。我们社区的‘五老’是指老模范、老专家、老干部、老法律工作者和老党员,他们全部在不同的志愿者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江永秀老人说,能够规劝网吧上网的青少年回归校园,帮助他们,心里觉得非常高兴,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小故事,让更多退休老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平凡的人 不平凡的事

用实际行动传递志愿者精神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自宜宾日报社的记者李美琪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宜宾政法义工的创建人。这只队伍里有政法干警、教师、记者,也有普通群众,他们用一次次真实行动诠释着奉献和互助的含义。

在宜宾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经常都能看见显眼的“红马甲”,大家对他们有一个亲切的称呼——“酒都义工”。13年、2200场次、10余万小时、抗洪一线、地震灾区、走访路上、活动现场……“酒都义工”将这些枯燥的数字和跳跃的场景串联了起来,变成市民心里对志愿者最崇高的敬意。

“听了志愿者们的故事非常感动,作为一名护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秉承‘仁德传院,大医精诚’的院训,立足本职工作,为更多市民服好务,奉献自己的一份薄力。”来自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护士康霞如是说。

青年一代的寻梦之旅

用绽放的青春开启华美乐章

“酸、甜、咸、辣,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我,有幸地品尝着、感悟着,我们正用这些小小的温暖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有温度,这就是幸福。”杨凤弋是宜宾市翠屏区的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也是宜宾市翠屏区共青团的一名“河小青”,助力河长制的青年志愿者。

2017年,正在读大四的杨凤弋找到了一份在私立学校当老师的工作。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一生。“我仔细了解了西部计划,被其深深打动,特别是那句‘用你一年的时间,做一件一生受益的事!’,这句话在我心里久久盘旋,最终让我选择了辞职,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这个温暖的队伍。” 杨凤弋表示。

“在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宜宾学院在读大学生车昭熊经常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车昭熊虽然当志愿者的时间并不长,却充满了青春和热情,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课余时间,车昭熊就到宜宾市青年志愿者培训学校上课,成了一名老师。

“我们希望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引导广大市民,进一步提升文明素养,传递正能量,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同时,希望通过讲好故事,宣传身边典型,树立学习标杆,调动干事激情,凝聚力量,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仙峰苗族乡 热火朝天种竹忙

本报讯(石海燕韩敬书)又到了一年中栽种方竹的最佳时节,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竹农们扛起锄头在地里忙碌着。...

兴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兴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