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地震自动速报平均用时缩至2分钟 京津冀、川滇交界等地区已开展地震预警试点

柳州晚报 2019-01-21 11:17 大字

2018年我国地震活动分布图:图中黄色圆点表示3.0级以上地震,红色圆点表示4.0级以上地震。圆点越大,震级越强。

19日,为期两天的2019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京落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在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全面实施,京津冀、川滇交界和福建地区地震预警示范网建成,台湾海峡6.2级地震和四川兴文5.7级地震预警服务初显成效。

自动速报平均用时缩至2分钟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高。会议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我国地震监测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在川西、西藏新建测震台110个。地震速报时间进一步缩短,国内地震自动速报平均用时从2017年的3分钟缩短到2分钟,正式测报平均用时从2017年的15分钟缩短到10分钟。

同时,抗震防灾能力也得到提升。2018年,在房屋设施抗震设防方面,1300余项新建工程应用了减隔震技术,并支持190多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中国地震局在深圳、南京等17个城市开展了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完成宜宾、兰州新区等13个市县地震小区划,四川省地震巨灾保险已覆盖16个市州。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在采访中介绍,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呈现三个特征:第一是地震的频次低。去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16次,低于1950年以来年均24次5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水平。第二是强度弱,没有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第三是灾害小,没有造成死亡。总体来讲,去年中国内地的地震灾害较轻,直接经济损失在30亿元左右,同比2017年减少了80%。“应急管理部成立以后,形成了我国救灾新的机制,对国内几次5级以上地震,通过及时高效地组织应急、地震、消防形成合力,有力有序地开展了救灾行动。”

将试点预警信息服务到村到户

郑国光在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要稳步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加快全国地震台网升级规划设计,实施青藏高原监测能力提升项目,着力提升观测覆盖率、精准度和时效性。同时,加快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建设步伐,尽快在四川等地区形成地震预警能力,开展地震速报预警信息服务到村到户试点示范。

据了解,我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自去年7月20日正式启动实施,计划于2020年在部分地区率先形成地震烈度速报能力,2023年在全国形成地震预警能力。目前,已在京津冀、福建和川滇交界等地区开展了试点示范。阴朝民介绍,“从总的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效果显著。今年,将加大整个项目的实施力度,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推进地震预警工作有哪些关键点?阴朝民认为,这项工作是三大环节的结合,“哪个都不能缺”。一是专业技术环节,地震预警的核心是第一时间快速、准确地判断地震的位置和能量的大小。二是要把信息传递出去,这就要结合现代技术,整个信息渠道平台要能够快速畅通。三是广大的行业和公众平常加强演练,知道地震以后怎么快速响应,重点行业怎么紧急制动等。“实际上我们在这三个方面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在福建的试点示范,这三个环节我们都在打通,包括发送预警信息的终端,公众能从手机APP、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收到预警信息。未来福建将布设超过一万个地震预警信息终端。”

新闻推荐

第八期《阳光问廉》昨晚举行

晚报讯昨(2)日晚,以“聚焦责任落实、决胜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第八期宜宾市《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节目在酒都剧场举行。直播...

兴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