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通往幸福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宜宾日报 2018-11-16 04:01 大字

(上接第一版)

“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扶贫模式,和之前直接的捐款有非常大的区别,‘以购代捐’引导了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劳动去养殖种植,不是以前单纯的‘输血式’扶贫,而是‘造血式’扶贫。”邵升介绍,为了支持《最后一公里》以及宣传“以购代捐”扶贫模式,2018年11月16日至2018年12月31日,持有电影《最后一公里》纸质票根的游客,可以在兴文县的景区、酒店、餐饮店等享受一定的惠民政策。

面向大众

八方看客齐点赞

“电影一开始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脱贫前的永寿村。泥泞的山路、荒芜的村庄、贫穷的乡亲,这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是我们大多数第一书记最直观的感受。如何带领群众摆脱贫困,也是我们帮扶团队最核心的使命。”邵升说,修公路、兴产业、拔穷根,电影里的情节就是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上的扶贫干部的缩影。

邵升感性地说,打通最后一公里,最难的还是思想上的最后一公里。拔掉穷根,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在电影人物贫困户周大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把最需要精神帮扶的贫困户刻画的入木三分。“影片中李双洪和邵云峰没有一味的说教,而是深层次分析周大奎精神贫困的原因,最终找到了突破口,让周大奎自己站了起来,这是我们在扶贫过程中最难的,需要我们对帮扶对象精准分析,用心帮扶。”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邵升表示,从李双洪的坚韧不拔、周晓莉的义无反顾、周大奎的迷途知返,让他欣慰看到了贫困村精神面貌的变化。而影片结尾以拔掉乡亲们心里的一根刺、打通乡亲们思想上最后一公里收尾,也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让困难群众用自己的双手促幸福之花开得更艳。”邵升说。

不仅是宜宾的扶贫干部,山西长治银光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总经理马晓勤在观看了《最后一公里》后也表示印象很深刻。

“影片中宜宾的茶山很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内容和题材,作为一个扶贫题材的影片,它是现阶段扶贫攻坚干部和老百姓的一种精神食粮。”马晓勤表示,回到山西以后,她计划向相关部门建议,先让全市的扶贫干部观看该影片,然后面向农村放映《最后一公里》,再重点向贫困县、贫困村推荐放映。

“感动!”仁丽媛是四川理工学院宜宾校区法学院大三的学生,看完电影《最后一公里》之后,她脱口而出这两个字。“脱贫攻坚题材让人印象深刻,李双洪等人坚持坚韧的品质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新闻推荐

兴文警方破获跨区域盗窃案

晚报讯近日,兴文警方破获系列跨区县盗窃摩托车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追回被盗摩托车5辆。10月以来,警方连连接到群众报案称自...

兴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兴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