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家庭农场: 助力兴文县乡村振兴

宜宾日报 2018-08-01 01:08 大字

烤烟长势旺盛烤烟家庭农场黄牛养殖

□ 伍超祥 周先国

家住兴文县石海镇顺河村8组的村民任必伦,以前过完年,就外出务工,但从2014年开始他就换了一条出路。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创新适用技术的推广,烤烟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全县各乡镇逐步兴起,助农增收效果明显。”顺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志说。

面对困境 破茧而出

顺河村距离兴文县城60余公里,是传统烟区和重要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烤烟产业深化结构性调整,计划任务调减、种烟土地减少、烟粮对比效应下降等问题不断加剧,烟农队伍流失严重。

“路通了,全村一半左右的青年劳动力都到外打工,村里基本以妇女、老人和小孩为主。土地大量闲置。”刘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不胜唏嘘。

老烟农任必伦同样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继续在家务农,还是像其他人一样外出务工?这时,刘志找到任必伦,向他介绍了外地家庭农场的先进经验,鼓励他成立烤烟家庭农场,在以烟为主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多元经营,照样能赚钱。任必伦将信将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着手规划起来。

农村要发展,首先是产业要发展。在烟草部门的指导下,顺河村村委牵头,以集中流转农村土地、集中在村劳动力、集中优势加工业、集中特色养殖业“四集中”方式,于2014年底成立了以“烤烟种植+酿酒加工+黄牛养殖”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家庭农场,任必伦任“农场主”,共流转土地560余亩,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绿肥;建设酿酒厂1个,年产酒30余吨;在原有2座养牛场的基础上再增建1座,年出栏肉牛从40余头扩大至出栏100头。

“家庭农场实现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种植的玉米、高粱可以作为酿酒原料,酒糟可以养牛,粪便可以积造农家肥,农家肥有利于增加烟叶干物质,玉米、高粱与烤烟轮作也能很好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同时,三个产业用工需求多,通过稳定的就业机会,就地转移劳动力,实现了当地农民增收,让当地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有效减少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兴文县烟草分公司副经理王光合说。

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2017年,任必伦的烤烟家庭农场收益颇丰,三大核心业务实现盈利超过54万元,其中烤烟8万元,酿酒11万元,养殖36万元。2018年,预计总盈利收入将超过60万元。

复制模式 遍地开花

任必伦烤烟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很快传遍开来,农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争相报道,这让任必伦成为关注焦点,经常都有慕名前来家庭农场“取经”的人。

任必伦的成功也“眼红”了附近的烟农。2016年初,仙峰苗族乡东方亮村成立福源多元经营烤烟家庭农场,该农场集“烤烟种植+特色猕猴桃种植+养殖业”为一体,首创“家庭农家+合作社”产销经营模式;2017年初,仙峰苗族乡肖明烤烟家庭农场正式挂牌成立,业务涵盖更广,包括烤烟种植、养殖业、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农家乐服务等。该农场主打特色农产品,具有仙峰红豆腐、高山腊肉、冬雪萝卜等一批优质产品,受到城市消费者追捧。

为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兴文县烟草分公司协调烤烟家庭农场加盟烟农合作社“土鲜森”店,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销售。

“以前种养东西,最怕的就是卖不出去,现在加入烟农合作社,产品既可以在本地销售,也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到其他地方,销路有保障,我们更放心。”福源烤烟家庭农场农场主陈福仁说。

“2018年,我们将在以烟为主的前提下,把更多精力放在主打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上,突出高山生态,彰显苗乡特色,全力促进烟农增收。”兴文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江洪说。

2018年,周家镇嘉兴村宇露烤烟家庭农场挂牌成立。至此,兴文县烤烟家庭农场增至4家,标志着“地方政府主导、烟草公司支持、烟农合作社广泛参与”的烤烟家庭农场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展望未来,实施“烟+N”产业体系的烤烟家庭农场必将在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农村就业、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补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新闻推荐

兴文多举措推进“三大活动”

本报讯(姜相松)自“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以来,兴文县委政法委强化组织领导,注重统筹结合,推进“三大活动”有...

兴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兴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