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合力攻坚汇聚澎拜动能
麒麟苗族乡德应村树立德文化。新阳村缝纫机扶贫车间内,贫困户刘正蓉正在做工。兴文县金林种植养殖专合社实行项目股权量化发展肉牛养殖。正在开发中的永寿村“小石林”,今后将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本报记者 龙春 罗友莉 王宇
兴文县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省扩权强县试点县、革命老区县,也是省级乌蒙山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5个乡镇,总人口48.8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07万人。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全县共有贫困村5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4577户50721人。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当“攻坚”与“决胜”在苗乡交汇,兴文县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积极作为,因村因户施策,抓实“合作社+”的产业带动模式,发展缝纫扶贫车间建设,实施项目股权量化、壮大产业扶贫基金、开发集体资源等经济发展模式……合力攻坚贯穿脱贫工作全过程,绘就了兴文脱贫攻坚的崭新画卷。
几度春华秋实。2014—2016年,兴文县已实现26313人脱贫,11个贫困村退出。今年,兴文县全面启动了46个贫困村的对标项目实施工作,并围绕省市下达的27个贫困村退出,10331人脱贫的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推进脱贫攻坚。
A
问题导向 只为“不落一户不掉一人”
8月15日,在兴文县古宋镇金凤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第一书记陈德明和村“两委”干部正忙着复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并对前期已脱贫贫困人口开展“回头看”工作。“不掉一户,不落一人。”在陈德明看来,这是他们的军令状,更是冲锋号,自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以来,金凤村从0户到15户、40户,再到8月3日精准识别贫困户达71户,8月14日达到72户,真正做到了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兴文县的57个贫困村都如金凤村一样,在精准扶贫上下足了工夫:扶贫对象要精准、帮扶措施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责任落实要精准,统筹调度扶贫力量,科学安排资金投入,驻村工作组和联系干部要驻扎在村、下沉到户,确保扶真贫真扶贫。
如今,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淌深水区的关键阶段,兴文县坚持问题导向,从严从实抓好脱贫攻坚问题整改:
根据2016年省脱贫攻坚考核反馈,兴文县存在“户卡信息有不精准情况”“造血功能不足,部分脱贫户尚需巩固提升”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兴文县以问题为导向,再次清理核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保障村级产业扶持基金,开展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进行产业指导,清理归档扶贫档案等,目前问题已整改完毕。整改情况已分别向省、市脱贫攻坚领导组进行了专题报告。
针对2017年一季度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专项督导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针对“个别贫困村集体经济达标还存在差距”等12项全省面上问题,“贫困户对医疗政策不清楚,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扶贫档案、贫困户公示牌还不完善”2项兴文个性问题,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台账,明确了牵头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问题已整改完毕。
此外,兴文县还组建了由县四大班子分管县领导牵头任组长的四个督导检查组,对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开展了综合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脱贫退出指标有短板、项目推进进度有差距、档案规范管理有瑕疵等问题,进行整改督办,确保脱贫问题自查到位,整改到位。
B
合力攻坚 大扶贫解新考题
基础设施仍旧薄弱、户卡信息仍有不准、产业发展亟需改善……越深入贫困地区,连串式、集群式、组合式的脱贫问题愈加明显,如何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是摆在兴文县眼前的一道新考题。
“我们发挥了党建的优势,紧盯‘关键少数\’,推动骨干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确保实现2018年整村脱贫退出。”陈德明在兴文县金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酵床养牛区介绍道,在金凤村,有三个专业合作社,主要涉及肉牛以及药材种植养殖,其中两个专业合作社都是村级党组织牵头,鼓励支持党员带头所成立。
“两个专合社都实行了项目股权量化,在专项扶贫资金当中分股到贫困户,以每户一股的方式投入到专合社的产业发展。”陈德明说,贫困户先按6%进行保底分红,在保底收益的基础上,再让贫困户按股享受二次分红,着力为贫困户增加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刘玉林作为金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据他介绍,全村72户贫困户,现在已经有26户贫困户加入到了自己的专合社,正在对接的还有10余户。刘玉林说:“股权量化的模式,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问题,我们也带动他们增收脱贫。”
如果说,实行“股权量化”紧密地将党群利益联结在了一起,那因地制宜谋划的“缝纫机扶贫车间”建设项目则让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一起用自己的技术与劳动,找到了谋生之计。
“我们七月份正式做工,第一批订单是2000件棉衣,预计9月初就能完成。”在共乐镇新阳村缝纫扶贫车间,工人们忙碌在流水生产线上,车间主任王小兰告诉记者,这一批工人除了新阳村本村的贫困户,还招聘了来自新阳村周边乡镇村组的村民。
新阳村十组的贫困户刘正蓉就是车间工人当中的一员。如今“一技傍身”,刘正蓉觉得自己与家庭的生活好像有了新的开始,正如她所说,“一切从零开始,都是新的”。
据新阳村第一书记舒琳介绍,新阳村缝纫机扶贫车间的建设,可以将周边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合理利用,将农村劳动力人口转化为新兴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项目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要求,将产业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党员带头成立专合社,项目股权量化,缝纫扶贫车间进村……从金凤村到新阳村,再看兴文脱贫工作,“输血”变“造血”……合力攻坚,大扶贫解新考题是最为贴切的形容。
记者从兴文县扶贫移民局了解到,就今年上半年而言,兴文县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启动了人均收入、户均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三张清单”摸排。强化非贫困村插花贫困户帮扶工作,对贫困户超过20户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1名第一书记和1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大力推进电商扶贫,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安排就业扶持专项资金,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增加408个针对贫困人口的公益性岗位。免费为贫困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争取五粮液集团酿酒工人岗位的定向支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兴圣制衣落户工业园区,解决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干群联手、村企合力,兴文县已然构建起了大扶贫的崭新格局。
C
“绣花”功夫 编织苗乡新愿景
“产业扶贫让村上拔了穷根,易地搬迁让贫困户挪了穷窝,我们现在正在打造永寿村小石林,力争今年创建成为3A级景区。”说这话的是僰王山镇副镇长、永寿村第一书记邵升。去年,永寿村退出贫困村,在大扶贫格局下,永寿村发展乌骨鸡、翠冠梨等产业的同时,建立起来的“旅游+扶贫”模式为苗乡带来了新的脱贫“解法”。
适度规模发展乌鸡、翠冠梨产业,积极打造旅游业……2017年,永寿村以“凝心聚力好、利益联结好、治理体系好、运行模式好”为目标要求,以“多规相融、多业并重、多策叠加、多元投入、多模运行、多力协同”为方法路径,将旅游规划和美丽新村建设规划融入脱贫奔康规划,让更多人可以吃上“旅游饭”。
说起自己吃上“旅游饭”,永寿村的贫困户莫霞兰很有话说。
“没有想到村上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我们的收入差不多也翻了番。”莫霞兰介绍道,自己是广西人,2009年嫁到永寿村,在她的眼里,当时的永寿村真的算得上是穷山恶水,除了守着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转变从2014年开始,永寿村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督查通报,全面清理,核实贫困户信息及档案,并通过“阳光识别”和“三比三看九不评”精准识别扶持对象,因户施策,让亟需帮助的贫困户有了盼头。
“我们去年养了500只鸡,现在还种了几亩地的翠冠梨,生活越来越好!”莫霞兰说。如今,村上发展旅游,自己也进入紫彩凤乌鸡宴的餐厅成为了一名服务员,保底1600元每月的工资让她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有期待的不仅是莫霞兰,对于美好苗乡的勾画,苗乡群众有着太多绮丽的想象。而兴文县用实际行动表达着他们的态度——
制定《2017—2018年46个预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全面下达贫困村5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打造贫困村农业支柱产业。
针对2017年预脱贫的插花贫困户,落实474万元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到户产业。
全面开展2014—2016年已脱贫退出的贫困人口、贫困村“回头看”“回头帮”工作。
以“四好村”创建为引领,结合幸福美丽新村,积极打造苗族风情村、道德文化村、法治示范村、观光农业村,确保2017年创建省级“四好村”31个、市级“四好村”42个。
成立县脱贫攻坚小分队,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在贫困村开办“农民夜校”,将技能培训与道德宣讲相结合,在每个村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主题,如在永寿村打造“脱贫争先、感恩奋进”的永寿精神;麒麟苗族乡德应村树立“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德文化等。
一路走一路看,真可谓:合力攻坚汇动能,苗乡大地花满园。
系列报道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乌蒙片区行——
新闻推荐
□申勇梁俊近年来,兴文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为己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提升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全力助推绿色兴文、美丽兴文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市党政“一...
兴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