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若有情山亦笑

宜宾日报 2017-08-15 06:03 大字

□ 黄亚平

火红的六月,怀着火热的激情,经石海,过仙峰,在蒙蒙细雨中终于到了兴文县周家镇。早在头天,周家政府的同志就通知我们,说降温了,让带上厚一点的衣服。这份细致,让我们很受感动,不自觉地期待起这次周家之行的旅程来。

在我的印象中,周家人的富裕是全县闻名的。他们得天独厚,有丰富的矿产和林业资源。煤、硫金砂、硫铁矿等含量非常丰富;这里地广人稀,竹树品种也繁多。曾有“一人入矿,全家吃香”、“入得林丛,世代不穷”的说法,周家人的爽快大方也因此而远近闻名。

还未入周家,便可见沟谷咧嘴,群山含笑。细雨洗涤过的群山耸立,时雾时烟,千姿百态,充满神秘;阳光下的山峰,又极尽清明之貌,与天相接,处之泰然。山谷纵横交错,绵延远方,时急时缓,时窄时舒。到了这里,便会有“除却心中浊,换来山上清”的畅快,也有了“望峰息心”、“窥谷忘返”的感受。

座座青山绿,道道清水长,这是今天的周家最美妙的景致。走进周家,你会看到硫酸厂关闭,硫金砂厂关闭,硫铁矿厂关闭,众多的煤厂关闭。那些厂房和职工住宿房,在原地静默着,往日的机器轰鸣、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已成过眼云烟。那萧条落寞的景象,让人颇生感慨!“机器一转,金鸡银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你更会欣喜地发现,金色的河流不见了,水变得清冽见底,虽没有近观,却也能感受鱼儿自在悠然的神情;光秃与焦黄不见了,近山远峰一片郁郁葱葱,青翠欲滴。花草树竹散发的勃勃生机,与清溪绿涧相映,趣味盎然。酝酿在空气中的是清新淡雅的气息,久居城市后,能在这里呼清换浊,莫不快哉?这里的人们大方地截断了财路,封藏了矿产,留下宝贵的资源,这是何等的勇气?!世代农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图景似乎又得重现了……

不过,自古以来,周家人的睿智、勤劳、纯朴、善良才是他们的生存根本。不然,他们怎么会屡受神灵、名士的眷顾呢?古有“巡天神剑洞”破洪救民的故事,后有“周洪谟驱龙”引水救旱的传奇,更有“范嗣镇事母”感天动地的孝举。这些流传若干年的故事,不断教化、启示着生长在这里的苗汉儿女,不断传示着他们的孝善之举,也让他们把对大山的深情和对外人的热情尽情释放!

周家是神奇的,除了神奇的山水,还有神奇的溶洞。成群的洞府不胜枚数,正等待着友人们一探其秘。单就神烟洞、神风洞和神龙洞的名称来看,就足见她的神奇。这些洞府,各有特色。或神秘,或壮观,或奇险,各具其态;或出于峭崖,或布于深谷,或穿山而去,各应其势;或流水淙淙,或明暗交辉,或岩层重叠,各显其情。单从神龙洞外口的公路上转身看去,就可见一个若隐若现的太极图阵,极为壮观而又神秘,阴阳两极的调和相得益彰。加之美丽而悠久的传说,不能不让人痴迷、留恋!在我看来,似乎每一个溶洞,每一处山水,都有其悠久而又美丽的故事!

听说沙子坎观云海,又是一大奇景,我们便在期望中驱车前去。可惜天公不作美,到了沙子坎时,雨大风也大,不得不原路返回。听同行的朋友介绍起云海的奇观,此行的遗憾便在心底悠然升起。

周家的奇景太多,听说许久前,当地人就常唱一首民谣:滥池顶,梳背山,一把伞照过梁家弯,狮子穿山朝石笋,龙门卦膀会八仙。一首民谣里唱出了十大胜景,包含了山、水、谷、洞、地,这是自然何等丰厚的恩赐!

我们在游览途中见到了当地的农人,他们热情细致地为我们介绍景观和生活;参观蚕桑园时,蚕农又详细地介绍了养蚕的技术、经验,就连他们可观的收入也毫不隐诲。这份纯朴的真情确乎难得。

周家的产业转型——养蚕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蚕茧优质,品牌响亮,人民增收!据介绍,他们正在不断发展养蚕业,而且将会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链,正在筹划中的“蚕桑文化节”也将于七月一日开幕,为期一月。也许,这个宁静优美的地方,将会倍受世人瞩目。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在生态产业不断发展,生态旅游不断开发的过程中,相信周家人民会用他们的睿智、勤劳、善良和热情,铸起新的辉煌,让流水有情,让青山含笑!

新闻推荐

兴文加强城市保洁 实行拉网式清理

本报讯(杨玲洁记者罗友莉)8月4日上午,记者在兴文县城的香山路看到,环卫工人正在对道路两侧的人行道进行冲洗,确保道路干净整洁。据悉,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保洁力度,降低扬尘污染,提升空气质量,兴文县实行了拉...

兴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兴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