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鹅肉丰富市民餐桌 屏山县成功引入浙东白鹅

宜宾日报 2022-01-23 00:52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邓烨)1月19日,记者在浙川白鹅品鉴暨健康饮食推进会上获悉,屏山县通过东西部协作,成功引入浙东白鹅,进行林下养殖。目前,该县已与宜宾市餐饮商会合作,创作了多种烹饪方式,以生态优质的白鹅,丰富市民餐桌,引领健康饮食新生活。

浙川白鹅原名浙东白鹅,分布于浙江东部的绍兴、宁波等地,是中国肉鹅的著名地方良种。浙川白鹅经过浙江援川专家引入,在屏山县成功驯养而得名。

本次推介会,集中介绍了浙川白鹅的引进历程,重点推出了白切鹅、太白鹅翅、风味鹅头、辣子鹅等以浙川白鹅为原材料的12道菜品,其肉质鲜嫩松脆,润滑清香,油而不腻,既凸显了鹅肉的鲜美可口,又结合了宜宾菜品的风味,赢得了来自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市美食家协会等代表的点赞。

“浙江宁波、绍兴与屏山同处北纬28度,符合同纬度引种原则。屏山县森林覆盖率高,有150平方公里天然富硒土壤,高山果园新鲜的空气、温暖的气候和清静的环境,正是生态白鹅放养的宝地。”海盐援川专家王金良介绍,屏山县驯养的浙川白鹅,崇尚自然法则,在茵红李等果树下进行种草养鹅,每亩地放养量低于30只,既解决果园除草问题,又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发展肉鹅。

养殖的浙川白鹅经济效益显著,72日龄即可达到8斤左右,并且品质优良,非常适合制作白切鹅,养殖期延长后适宜烹制红烧鹅、香酥烤鹅等,鹅肠更是火锅的上好原料。同时,浙川白鹅脂肪含量低,富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预防人体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目前,屏山县在茵红李采收后至次年开花之前养鹅3批次,利用果园空闲地每年每亩至少可增4000元。接下来,该县将在20万亩水果林下积极推动林下养鹅的发展,按5年后30%果园实现林下养鹅,每年饲养3批,可实现年出栏白鹅540万只,全部销售每年将会为农户带来增收2.7亿元。

新闻推荐

屏山县 政银同心携力 “贷动”创业梦想

本报讯(石霞)为进一步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解决各类创业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六稳”“六保...

屏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屏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