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镇 富硒土长出增收笋

宜宾日报 2021-12-09 00:53 大字

本报讯(张薇)近日,笔者获悉,近年来,屏山县锦屏镇坚持发挥高山特色,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挖掘富硒土壤资源,新培育抹荷笋1万亩,抓住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机遇,盘活闲置资产,建成竹笋加工厂,实现鲜笋收购价每斤增加1—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百万元。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锦屏镇围绕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立足生态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根据各村情况不同分片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村一品一业,谋划好全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设计。在锦屏镇富荣河一带,地势陡峭,气候全年湿润多雨,土壤富硒,非常适宜林竹生长,素有“仙笋之乡”的美称,而“仙笋”的美称则来源于当地人称呼的茉荷笋。锦屏镇三洞、四坪等高山村落适合发展竹产业,种植竹子投入低、周期短、见效快,而且拥有大片富硒土壤,经过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帮扶,锦屏镇将茉荷笋作为高山村落主导产业,通过制定包户措施、培育“土专家”等举措,目前已发展竹笋基地1万余亩。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锦屏镇以村支两委为核心,凝聚组织力量,突出村支书“领头羊”效应,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参谋员”作用,选精选优一批懂市场经济、有服务热情、有干事担当的村集体经济“带头人”。三洞村和油房村合并,油房村公所闲置下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户以卖鲜笋为主,缺乏加工业的生态竹产业带来的增收效益却不明显。三洞村集体公司组织村民代表到沐川县、成都市等地参观基地、竹笋加工企业,邀请了农业专家到村开展种竹技术培训。经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研究后,为掌握市场定价权,在帮扶部门的指导下,将原油房村村公所改建为竹笋加工厂,收购鲜笋后加工为盐水笋、笋干等初加工产品上市。

“今年村集体公司带头,又搞培训,又把菜多多这样的笋子加工厂老板请起来,我们的抹荷笋卖到4块一斤了。”三洞村郭开举说,明年还要跟着村集体继续干,争取收入再翻一番。

新闻推荐

宜宾龙天化酒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万斤李子酒项目(一期) 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公示(第二次登报)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要求,现征求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意见。一、报告书及公众意...

屏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屏山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