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镇 小小茵红李 致富大产业
□王明杰
锦屏镇位于四川省屏山县,地处金沙江下游北岸,气候温暖湿润、热量资源丰富,盛产茵红李、枇杷、不知火、富硒绿茶等,被誉为“最美茶果之乡”,在这些农产品中,锦屏镇的茵红李产业最为著名。2003年,锦屏镇开始引进茵红李在锦屏山试点种植,经过一代锦屏人在十几年间的辛勤探索发展,锦屏镇茵红李形成了现有十万亩的种植面积,小小茵红李,成为了锦屏镇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农旅融合
产业发展释放新活力
“每年三、四月份,锦屏山的李花开得铺天盖地,漂亮的‘狠’,最适合看风景了。”为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锦屏镇开始充分发掘本地区文化、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也逐渐配套完善。李花沟、梨花谷、缘定三生等旅游景点被有效开发利用,兴修了特色农家乐、乡村民宿(客栈)、游客接待中心、李子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锦屏镇以茵红李为核心的旅游品牌被建立起来。
2019年,锦屏镇举办第七届李花节,景区日均接待游客二十万人次,活动期间通过售卖门票、农副产品和提供食宿等服务,锦屏镇实现旅游收入超过两千万元,带动锦屏村周边五个村村民人均增收六百余元。锦屏山上的李花越开越美,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管理统一
果实品质实现大升级
锦屏镇茵红李以独特的果质口感远近闻名,当其他地区果子价格维持在每斤一元钱的时候,锦屏镇茵红李早已突破了每斤三元的价格。
“以前不懂怎样管护茵红李,施肥、除草、修枝、疏果完全是按照个人经验来开展,结出果子的质量也就不好,当时我们就想方设法对果质进行改良。”种植户肖波说。
2016年,锦屏镇在锦屏村建设了一万亩优质茵红李示范基地,同时村上“土专家”成立了服务团,免费向周边村民推广茵红李种植管理技术。借助东西扶贫协助的东风,锦屏镇成功邀请浙江海盐的农业专家到示范基地调研,专家根据锦屏镇的土壤、气候编写了《茵红李标准化栽培模式图》,将茵红李周年管理农事活动细分为八个时期,每个时期进行点对点的农事安排。严格的种植管理要求,实现了果子品质的大升级,2017年,锦屏镇“天枝鑫”茵红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产品称号,成为茵红李中的驰名品牌。
多措并举
茵红李销售量大突破
果子品质和产量上去了,销售的难题又摆在了农户面前。如何将产业资源转化为增收途径,成为了农户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成立专合社,主动出击外出寻找市场。为了打响锦屏镇茵红李的知名度,各村茵红李销售合作社分工包片,开启了“东奔西走”“北上南下”式的跑市场、拉客户,西至成都、北至西安、东至上海、南至广州,锦屏人的推销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商会、超市和企业。
2020年7月,屏山县举办了茵红李品果节,三十多个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活动,成功评选出了茵红李金奖品牌——锦屏镇“半脆茵”。在客商的青睐下,锦屏“半脆茵”销售额当日突破两万元。不仅如此,锦屏镇还将树高四米、占地面积二十五平方米茵红李的“树王”果子全部拍卖出去,两万余元的拍卖款全部捐赠给了学校。
除此之外,电子商务、直播带货也成为了打响锦屏茵红李名气另一渠道,农户自发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淘宝、抖音进行直播带货,农户成为了自家茵红李的代言人,售出的茵红李价格十分可观,单价在8元至15元一斤,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2020年,锦屏镇优质茵红李产量达六万吨,销售金额达四亿元,利用冷链物流锦屏茵红李“跑”得更远,成功输送到了我国的各个城市,让不少消费者品尝到了锦屏茵红李的原汁原味。种满茵红李树的锦屏山成为了锦屏人眼中的“金山银山”,茵红李树成为了锦屏人民摆脱穷困的“摇钱树”,茵红李成为了锦屏群众脱贫奔康的重要“法宝”。
新闻推荐
□屏山县人民医院黄之祥我们在电视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有人突然捂住自己的胸口,感觉胸口疼痛难忍,紧急送往医院之后被...
屏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屏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