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农技先行 如何打通技术推广“经络”?
品鉴茵红李。 本报记者 吴平 摄
□本报记者 吴平
今年,屏山县遭遇近几十年最严重的干旱,记者6月29日在锦屏镇公路沿途看到,一筐筐如红枣般大小的李子已经采摘待售,但每斤价格高不过一元钱,而与此同时,也有单果重达33克以上的中大果,能卖到3-5元/斤。
早在2015年,四川全省产李子50万吨,占全国的13%,居云南、新疆之后,位列第三。近5年,云贵川李子产量骤增,从早先供不应求到2018年出现滞销。按传统种植模式,中大果比例不到30%,遇到极端天气就更差;而标准化种植,可将中大果比例提至70%左右。同样的品种、同样的产区,技术将决定品质,从而决定产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站住脚。
《四川省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已于6月印发,提出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等7项重点任务,其中深度贫困县要实施“一村一名农技员”提能培训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贫困县每县招募1-5名特聘农技员……
目前,这些农技推广措施落实得如何?老大难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现状探访
学习先进技术农户面临着各种阻碍
锦屏镇光辉村2组的张华田今年已57岁,他种过桃子,但因为种植户少,形不成规模而缺乏市场;种过椪柑、青脆李,但因为气候问题坐果率低;种过黄果梨,但是口感没有竞争力……
张华田这样的“土专家”尚且难以稳定增收,更甭提其他农户了。“土专家”是从“试错”中找到正确方法的,时间成本非常高;普通农户学习到先进技术,也面临着各种阻碍。
首先,分散种植、集约化程度低,导致技术推广效率极低,这也是老少边穷地区非常普遍的问题。比如,屏山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村民承包林地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90%以上都是散户种植,合作社组织结构较为松散,无法统一生产标准。
其次,就算同一个村,高海拔和低海拔果园的管护重点也不同,水源灌溉土壤条件不一样,各地有一些特殊的小气候,导致技术难点更多。
再次,农业主管部门始终是协调指导为主,没有更多人力做定点、持续、跟踪式的技术服务。峨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蓉芳透露,早年入职的农学专家,多以传统粮油作物见长,精通一两种经济作物的都很少。
最后,则是农村劳动力结构问题,因为年龄、观念和文化水平等原因,学习新技术的接受度大不相同。“有的种植大户打‘飞的’,自掏学费外出学技术,有的种植户,我们把技术免费送到家,都不愿学。”在成都、眉山、宜宾等多地服务的四川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福涛感叹道。
通过“东西协作”,与屏山县结对的浙江海盐县派出了农艺专家王金良,他发现这里60度的陡坡上都种满了农作物,农民不是不勤劳不肯干,而技术没有推广下去,肯定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创新探索
政-企-协会合作 串联起技术落地上下关节
之前,屏山李子种植户反映李子果皮表面出现小黑点,农技服务站的农技员也没见过,就拍了照片传给对口联系的领农公司,林福涛初步判断是“疮痂病”。到了村里,林福涛摸到小黑点是外凸的,就“确诊”了,按常规方法防治即可。领农这样的农技公司,以农技推广来辅以农资销售,是政府职能部门农技推广体系的有力补充。
“公司员工有一定农学专业学历,懂得理论,这点优于只能凭经验的‘土专家’。”林福涛认为,但也有不足,就是对当地以往的种植习惯、物候等不了解。
在蒲江,使用效果很好的施肥枪和打药泵,在屏山就“不灵”了。原来,以前种植户是在地面上“撒施”肥料,导致根系往上长,而施肥枪是把肥料打在了根系下面,效果就会出现偏差。又比如,在其他农区,果树开花坐果期即便有两三天阴雨,影响都不大,只用基础的保果药剂即可,但是在屏山高海拔地区,就要加大干预力度,才能有更好的保果效果。
而怎样才算高海拔?屏山县农技协会给出标准,700-800米以上的都算。
“矮山”“高山”“二半山”,借鉴当地农技协会更加精准的技术体系,农资公司做技术推广,不再局限于泛泛的参考文献,而是更有针对性。
以往,农资公司与农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没有太紧密,但在蒲江、眉山等特色农业发达的地方,必定把二者松散的联系转为紧密联系。屏山也于近年开始启动这一工作,推广以“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植保防治”等为主的“七统一”。
目前,领农公司与屏山县15家合作社结对,针对具体情况提供服务方案。社员上报农资使用计划后,公司将农资以出厂价格运到服务站,由服务站配送到各家各户。政府则提供技术支持,并核定农户标准化种植面积,每亩补贴180元。
像领农这样的公司,在屏山共有五六家,串联起了技术落地的上下关节,打造了“ 农 业 局/农 技协会—农资公司/合作社—服务站/种植户”的完整体系。
屏山县财政每年出300万元、海盐县捐赠500万元,共800 万元用于三项补贴:有机肥和无公害农药,取代除草剂、间种豌豆的绿肥种植,小型水利灌溉设施。
截至目前,屏山县已打造了 21000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明年还将继续打造2万亩,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长效发展
从市场效益着手激发学技术内生动力
2018年,经过价格高峰加之产量激增,四川李子陷入滞销,屏山县也不例外。一些种植户受挫后表示,“还是用回以前便宜的肥料。”
海盐挂职农业专家王金良敏锐地指出:“技术推广是为什么,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所以推广工作中要贯彻目标和结果导向。”
合作社之所以凝聚力不强,难以统一生产标准,是因为没有帮农户卖出好价钱。为此他提出“全产业链转型”,不光要种、建基地,更要负责卖,把市场营销和品牌做起来。
目前,屏山县已由各种植户和本地经销商分散销售的局面,改为县国有公司宇桂公司负责统筹品牌营销和经销商培训。该公司负责人刘文清介绍,他们已注册了“三江田”等县域商标,“屏山优质农产品海盐直销店”也已开业,同时通过电商平台,使屏山李子既批发,也做产区直达消费者的零售,放大口碑效应和利润空间……
通过种种措施,让种植户尝到“优质优价”的甜头,激发学技术、用技术的主观能动性,这才是最根本的。
在6月29日的屏山李子品鉴会上,一株李子树王拍出了2.2万元,相当于每斤200元。张华田、蒋科武等标准基地种植户展示的中大果也成了当天的“明星”,受到客商欢迎。
除了产业链转型,王金良打造了短平快的“农技推广零距离”模式,制定了《屏山县茵红李标准化栽培模式图》,把每个月的管理要点,施肥、用药推荐等全部技术浓缩在一张图上、张贴在墙上,种植户一目了然,再辅以专家讲坛,缩短了培训周期。王金良还要求农技员把现场培训拍下来,传到微信群,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培训做得更细密。
农艺技术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标准化栽培初现成效后,王金良在锦屏镇光辉村推出了“园艺农业”,采用“茵红李高光效修剪法”,使修剪过的李子树如同盆景一般,不仅好看,还节省水肥。
“农业不仅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修复效益、景观效益等。”王金良表示,技术是让这些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关键,从技到艺到道,是农技角度下的乡村振兴和农业蝶变。
新闻推荐
晚报讯为积极响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号召,6月5日—8日,屏山县烟草专卖局“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
屏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屏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