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川纺织产业园再添20余成员 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 3000余人家门口就业

宜宾日报 2020-06-04 03:5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邓烨)6月2日,记者在屏山县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看到,宜宾弘曲线业有限公司第一批缝纫线生产设备全部安装完毕,技术人员正在加紧进行调试。与此同时,来自当地的100余名纺织工人开启了为期2个月的岗前培训,为企业首批纺纱正式投产做准备。

“即将试生产的厂房近6万平方米,是目前园区内最大的钢结构纺织厂房。”宜宾弘曲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宇峰信心满满地说,一期两个厂房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近6亿元以上,形成20万锭缝纫线产能。

来自辽宁沈阳的大型纺织企业缘何落户宜宾?程宇峰首先肯定地说,这里是浙川两省共同打造的纺织工业园,并且有最大的电力优势,按照企业现有产能,每年仅电费就能节省3000万元。

在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像这样相继落户投产的纺织企业还有很多。为了鼓励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当地拿出3000万元资金,对企业录用贫困户数量达到职工人数的5%,就按照一定标准给予奖励,既扶持企业发展,也帮助了贫困户就业。

“工作地离家近,天天都能照看小孩,还在厂里学了一门好技术,日子越来越好了。”屏山县屏山镇永康村村民唐凯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回乡成为了纺织车间能手,每月能挣4000多元。

今年受疫情影响,园区很多企业都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的双重难题。为此,屏山县设立政担业务合作风险金,41家民营企业纳入白名单,部分纺织企业已顺利拿到贷款5000万元。同时,园区服务专员还上门协调原材料供应商适当让利,对租用政府标准厂房的企业施行租金减免,协调银行降低企业贷款利息,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疫情期间各级补助200万元,助力园区纺织企业发展。

“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解决了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尤其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屏山县经开区纪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钟贤礼介绍。目前,已有20多家纺织企业入驻产业园,吸纳3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新闻推荐

中都镇 抓好县际镇际边界共建共治共荣

本报讯(马蓝)中都镇是屏山县第3大镇,因位于县际独特的地理优势,该镇主动与周边地区对接,采取乡乡联动”,抓好县际镇际边界共建...

屏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屏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