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构改革背景下 推进县乡事业单位改革思考

宜宾日报 2019-11-09 00:41 大字

□张元炳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主要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具有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等特征,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事关系不规范,职能定位不精准。二是部分行业领域事业单位设置过于分散、公益职能弱化、规模较小。三是基层事业单位“条块”分隔,运行效率不高,工作合力不强。四是编制配备分散,编制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五是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无法实现整合利用,部分医疗机构编外用人现象突出。

屏山县有事业单位机构278个,根据上级相关改革精神,笔者就屏山县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精准定位事业单位功能,强化其公益属性。一是准确把握公益类事业单位职责定位,坚持公益优先原则。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是承担法定公益责任和为行政部门提供技术性辅助支撑,应充分体现公益性,不得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性活动,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预算提供。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可以接受政府预算的定额补助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在确保完成公益性服务任务的同时,可利用自身优势自主为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从而激发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活力,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转变事业单位准企业化的运行机制,提高公益类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预算和财务独立运行规则,扩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自主权,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理顺职责关系,全面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逐步将这类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把不宜继续由政府行使的职责分离出去,包括对事业单位人财物事等的具体管理。将必须由政府履行的职能保留下来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包括制定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标准规范,监督指导和出资举办事业单位。同时,要解决好分离出去的职能由谁承担、怎样承担的问题。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大事业单位整合撤并力度。一是整合撤并“小、散、弱”事业单位。对设置过于分散、公益职能弱化、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通过合并、撤销、合署办公等方式进行整合。重点推进编制在3名及以下事业单位整合。二是清理撤销“空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时间超过两年,但长期空编无人,组织机构空壳化、职能任务空心化、单位设立有名无实的“空壳”事业单位一律清理撤销,由主管部门负责“空壳”事业单位清理撤销后的相关事项处置。三是优化整合职能相同或相近事业单位。对同一部门内部职能相同或相近事业单位进行优化整合,按整合后单位职责任务确定合理的事业编制规模。在编人员较多,短时间无法消化到位的,可先核定编制,逐步到位。在编人员只出不进,待消化调整到合理编制规模后再落编进人。四是打破条块管理格局,将县级部门派驻乡镇的事业机构、人员编制、干部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增强乡镇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

持续深化“岗编适度分离”改革。一是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一体化中推行的“岗编适度分离”改革,深挖机构编制潜能,积极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二是在总结医疗卫生领域“岗编适度分离”做法经验基础上,适时扩大改革范围,将“岗编适度分离”改革扩展到农业、畜牧水产、自然资源等行业领域,促进人财物向基层一线流动,加强乡镇事业机构能力建设,构建分工合理、扁平高效的新型基层公益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基层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和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屏山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新闻推荐

屏山县纪委监委机关组织开展 主题教育党性教育活动

晚报讯10月16日,屏山县纪委监委机关42名纪检监察干部到市廉洁教育基地和临港会展中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屏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屏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