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屏山龙氏庄园 一座川南客家堡寨

华西都市报 2019-08-22 09:34 大字

大门全貌。群山环抱的龙氏庄园。

第一进院落。

堂屋。

屏山龙氏庄园全景。

精美的石柱。

大门石刻。

□曾为志 方琳 文/图

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小地名骑龙埂,此地山势险要,从埂上望去,近处峰峦高耸,远山含黛,重重叠叠,铺张开去。一条柏油山路从坡底盘旋绕过,连接岩门到大乘镇。骑龙埂两侧民居散布,山腰上更是矗立着一座大宅院。它坐西南向东北,紧邻道路,背靠骑龙埂,整座宅院依山势层层上升,视野开阔,群山环抱,梯田簇拥,气度不凡。

这座宅院的主人姓龙,故今人习惯称之为“龙氏庄园”,它由外部的寨墙和内部庭院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前后分为三进,地面落差近8米,共有房舍53间,宽敞明亮。庄园的寨墙由条石修成基础,形成一个超过2米的高台,长约200米,上有夯土垛墙,垛墙上开枪眼,居高临下。初建时,整个寨墙上架木构房架,可避风雨,坚如城垣,将宅院环抱其中。而在宅院最后方,左右两侧更建有碉楼各一,高度超过10米,拱卫西东,可惜左边一座已经倒塌。

恩承北阙福接南山

从空中俯瞰,庄园整体轴线明确,方正舒展,院落重重,彰显大宅风范。但仔细查看,庄园前、中、后三进却非严格的左右对称,即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当时修造房屋时,风水先生认为,房屋的主人姓龙,龙走蛇行,摆直了反而不吉。当然这是民间传说,当不得真。

面向庄园大门,拾阶而上,首先是一道石制寨门,上世纪90年代末,寨门入口处还有戏楼一个,今已不存。为防匪患,寨门不大,墙厚六尺,门为两重,上镌刻石制门联一副,文字依稀可辨,上联是:业绍箕裘祥凝凤阁;下联为:王言纶綍恩满龙门;横额:恩承北阙。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纶綍,指皇帝的诏令;北阙是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常用作朝廷的别称。“恩承北阙”是说蒙受朝廷恩惠,既赞誉皇恩浩荡,又炫耀家族势力。对联大意说龙氏一脉承蒙祖先荫蔽,皇恩宠赐,始有今日的昌盛局面,故书写“恩承北阙”,更希望“福接南山”。

穿过寨门,进入宅院。正面是建筑主体的八字朝门,两侧各有一幅一人多高的深浮雕石刻图,气派无比。从残存的石刻大致可以看出龙氏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远大理想。图中有山水、房舍、楼阁、人物,渔樵耕读,栩栩如生。

大门两侧厢房的封火墙魏巍耸立,此处的封火墙为典型的岭南“猫拱背”风格。而最后一进房屋的封火墙则平且直,为典型的徽派马头墙造型,马头墙略作彩绘。龙氏一脉来自广东梅州五华县,来到四川,将岭南风格和北方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空间上看,从进大门开始,房屋逐级升高。天井、门厅庭院依地势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展现出丰富的空间序列。进入八字大门,为第一进院落,跨过十一级台阶方为第二进过厅。前院左右厢房和门厅依势被巧妙地设计成了两层,底楼为过去长工的住房和杂屋间,楼上旧时为私塾教室,龙家子弟和周遭的孩子就在这儿读书。

第二进天井中央为过廊,连接过厅和后厅,过廊将天井划分为两个更小巧的天井,形成灵活的天井造型。过廊可以遮风避雨,又在房屋设计上营造出更多的空间变化组合。

第三进房屋就是后院了,后院院坝最宽敞,青石地板铺就,后院正中为堂屋,供奉龙氏先祖。

从整体看,龙氏山庄的建筑重点在厅堂格局,庄重肃穆。整个山庄基础和石阶均由条石修砌,每条石头长约4米,均采自对面尖山子,传说光是围墙和基础就请了一百多石匠修了两年。从采石场打好石头再搬运回来,工程何其浩大。

据老一辈人讲,前厅门楣上曾挂有火焰纹木匾,上有“皇恩”字样;厅中还有“竹苞松茂”和“德业崇高”的鎏金牌匾,可惜今已遗失。随之遗失的,是宅院的众多历史信息。2017年和2019年7月,我们两次亲临庄园,试图在建筑主体上寻找建造年代等蛛丝马迹,答案始终未得。

庄园何人建?广东移民客

龙氏庄园的修建年代有几种说法。1998年版的《屏山县志》记载:清同治二年(1863)建此山庄;宜宾市政府所附的文物简介则说建于清同治(1862-1874)年间;更有说法建于清康熙年间,龙氏入川始祖龙展成由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宦游四川,其子龙元栋迁居屏山岩门木槐溪。嘉庆二十二年到道光四年(1817-1824),龙元栋之子龙德华在骑龙埂上建成庄园。

或许,我们可以从龙氏族人的出生地与出生时间上一探端倪。

光绪版《龙氏族谱》记载:龙氏入川始祖展成公,于康熙甲戌年(1694)出生在嘉应州长乐县龙村乡小阳溪,自广东迁蜀,落脚荣昌,卒于荣昌。后被其子迁葬到屏山岩门乡木槐溪。

龙展成妻何氏,也出生于广东龙村。其子龙元栋,于雍正辛亥年(1731),出生在广东嘉应州长乐县龙村乡小湾子,卒于乾隆丙午年(1786)屏山木槐溪老房子。

族谱中并未记载龙展成曾任一官半职,故“宦游四川”的说法,多半是后人杜撰。龙展成和何氏共育有四子,其余三子情况不详。也就是说,龙展成和何氏携子龙元栋在雍乾时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洪流中入川,其入川时间也和绝大多数四川客家人入川时间相吻合。

荣隆二昌为客家人入川时的第一站栖息地,可以想见,当龙展成携妻带子来到荣昌时,发现土地已被先到者插占,于是他佃田为生,把龙元栋拉扯成人。待到父亲故去,龙元栋远赴屏山岩门木槐溪,在这一方深山中觅得生存之地。

龙元栋之妻刘氏,屏山墨池乡人,育有两子,龙德荣和龙德华。由此可见,龙元栋来屏山之时,正值壮年,尚未婚配。其长子龙德荣,生卒年不详,成年后,搬到白家山,开枝散叶。次子龙德华,于乾隆戊戌年(1778)年出生在木槐溪老房子,卒于咸丰甲寅年(1854),在锦投屋基告终。

“锦投屋基”就是今天的“龙氏山庄”。龙德华生于木槐溪,卒于锦投屋基。可见,其在骑龙埂上修建庄园的说法是成立的。

龙德华和妻钟氏育有三子,分别是龙吟春、龙灵春和龙遇春。长子吟春生于嘉庆庚午年(1810),木槐溪老房子;次子灵春生于嘉庆丁丑(1817),木槐溪老房子;三子遇春于道光甲申年(1824)出生于锦投屋基。从三兄弟出生时间和出生地可见,龙氏庄园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到道光四年之间(1817 -1824)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今岩门村村支书龙其方说,相传龙氏庄园前后共有两次修建,前后历时八年。似乎与我们的推断不谋而合。

乱世英才

光耀祖宗

在深山中修建如此豪华的宅院,花费不可谓不巨。那么,钱从何处来?

龙其方说,当龙家还住在岩门木槐溪茅屋时,一天,一位风水先生路经此地,因天降大雨,于是前来避雨。彼时,龙家尚穷,当仍慷慨地杀掉了唯一的老母鸡招待风水先生,并留他住了一晚。风水先生为了感谢龙家,临走时告诉主人说,某地风水极好,埋葬先人必有利于后人。于是,龙元栋将其父遗骸从荣昌捡来埋葬,从此家道渐渐有了起色。

还有说法说,龙家祖上挑煤炭,偶然在煤块中发现一块乌金,从此作为本钱,开始经商,走水路做生意。

这样的说辞,在巴蜀众多庄园的建造过程中,屡见不鲜。一则“财不露白”,不张扬以免祸灾;二则,为短时间内积攒的财富,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不管怎么讲,龙氏山庄的第一次修建,规模一定不大。龙氏后人口传,修建山庄的地基是从冯家手上购得,冯家和龙家是亲家,地基属于半卖半送获得的。

龙德华稍有积蓄,就在此开始了第一次的修建工作。这时,他的长子龙吟春,不过七八岁。

龙吟春,于嘉庆庚午年(1810)出生在木槐溪老房子,卒于同治年庚午年(1870)。族谱记载,他曾在云南任同知,“因宦游滇省适回匪扰乱,委公督带省城团勇”。所谓“回匪扰乱”,应该是咸丰五年(1855),云南回民首领杜文秀乘太平军起义之际,占领大理之乱。1872年,湘军进攻大理,杜文秀自杀,次年回乱被平。

这一次回乱,龙吟春带领由乡团出壮丁组成的民众武装——团勇,在昆明维护治安,捞得政治资本。后来,他告职回到屏山,“又遇短毛李逆来川,公修筑丹山堡寨,保全人民甚众”。

“短毛李逆”,当指昭通李永和。李永和不满世俗,不留长辫,故人称之“李短鞑鞑”。李永和、蓝鼎顺起义,攻入四川,龙吟春在统山修筑丹山堡寨,抵抗起义军,保全乡邻,因此被诰封朝议大夫。此事,大约发生在1860年后。

龙吟春于同治年庚午年(1870)在统山乡丹山寨去世。其后人从此在统山乡长乐园老房子居住。我们推测,此时的龙氏庄园房屋规模不大,容纳不了那么多人,故长子龙吟春从云南回乡后,树大分叉,远走统山。统山,在今叙州区高场镇一带。

龙吟春二弟龙灵春,贡生,尽先补用知府,诰授中宪大夫。三弟龙遇春,身强力壮,但屡屡考试不中。20多岁时,“始授例宦滇”,恰逢回匪猖乱,全省扰动,被朝廷器重,委派他督办昆明市晋宁一带军务,多次获得军功,被朝廷钦赐蓝翎。

蓝翎由鹖尾制成,漆为蓝色,多由低级武官配戴。花翎,则为孔雀翎,花翎根据翎羽上的眼数,分为单眼、双眼、三眼,数量越多,地位越高贵。蓝翎所表彰的地位虽不如花翎,但已属罕有。清代战争中杀敌有功的普通兵丁,往往有机会获得钦赐蓝翎以为表彰。这种赏赐对于普通士兵而言,已是光耀祖宗的荣誉。

防御匪患

固若金汤

龙遇春退休,回到屏山,又遇教匪夷匪作乱,出力平乱甚多,蓝翎换为花翎,诰封通奉大夫。

所谓教匪夷匪作乱,据光绪版《屏山县志》记载:同治五年(1865),马边教匪宋世杰作乱。同时,马边、越巂一带还有彝人数出为患。

也就是这一时期,为防匪患,保全家族,龙氏庄园进行了第二次扩建。

此次扩建,处处透露出以防御为中心的建造思想。从依照山势,层层上升,外筑高墙,后建碉楼的整体布局,到进入宅院的道路回廊,都充满了独具匠心的考虑。寨墙沿着险要的坡地修建,和山坡浑然一体,外墙布满枪眼,从脚下仰望,高不可攀。而外墙合围中的内部空间环境——庭院、天井则形式丰富,充满变化,有别于外在形制的呆板,充满了生活的情致。

这次扩建,大约发生在1860年前后。没过多久,一座固若金汤、雕梁画栋的豪华庄园便矗立在了岩门村骑龙埂的龙颈上。

而此时,也是龙氏入川以来,家族事业达到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龙吟春之六子龙惠远,考取童生;七子龙文远,选为监生。

龙灵春长子龙光远,为同知衔,候选知县;次子龙行远,在黔省军中,保举尽先补用知府;三子龙怀远,五品衔新班,先选用经历。

龙遇春长子龙定远,乙亥科庠生,本省剿办夷匪有功,以三班知县选用并加同知衔;次子龙志远,同治癸酉科庠生,叙三班候选知县;三子龙腾远,黔省军务清平黄平案丙在事,赐同知衔蓝翎,江西补用知本省四川峨边夷务随营效力,后赏换花翎。

龙家的发家,是龙氏子孙在平乱中立下军功,是蒙受朝廷恩惠赏赐得来。因此,寨门朝北,横额上题写“恩承北阙”,以谢圣恩。

此时,龙氏也相继与本县的大家族周氏、赵氏、杨氏、张氏开亲,家族势力越来越大。他们广置田产,土地从岩门一直绵延到真溪(靠近今屏山新县城),成为本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

另外,今龙氏山庄的厢房里,还珍藏着一尊九节香炉,造型别致,镂空雕刻精美。概因龙氏家族中多人曾受戒在家修行之故。如龙元栋妻刘氏,戒名福惠;龙德华妻钟氏,戒名源常;龙灵春妻聂氏,戒名清泰。

庆幸的是,这座偌大的庄园毕竟保存了下来。2007年,龙氏山庄被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它是龙氏一脉远赴巴蜀开基立业的见证,也是客家人在四川筚路蓝缕开拓奋进的缩影。

新闻推荐

“何时能不交这三五元?” 农村快递末端违规收费问题调查

□新华社记者董小红赵文君快递已经包邮,到村里取件时却要被多收每件三五元“取件费”,否则要么面临被退货,要么自己去城里取...

屏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屏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