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自贸协同区: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平台
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宜宾协同区。 本报记者 罗友莉 摄
□本报记者 刘燕蓝
2018年7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宜宾协同改革先行区(以下简称宜宾自贸协同区)成为全省首个协同改革先行区,依托国家级临港经开区在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等方面开展协同工作。
宜宾自贸协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内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实现“从有向优”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发展智能终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4大主导产业和以港航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4+1”主导产业。其中,智能终端产业园已落地项目超160个、总投资超550亿元,覆盖电脑、机器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泛智能终端领域的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汇聚;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天原集团为龙头,与国光电器、江苏国泰等上市企业联合打造的锂电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已正式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凯翼汽车公司、奇瑞汽车宜宾分公司建设的一体化厂房项目总装车间已建成投产(2020年产量近8万台);轨道交通产业方面,全球首条长17.3公里的T1智轨示范线已正式投入运行,截至今年10月中旬,智轨T1线安全运营超700天,累计运行智轨电车8.4万列,累计载客超过900万人次。
宜宾自贸协同区致力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目前已承接76项下放的省级管理事权,区内全面试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同时开展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全面推行公司设立和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马上办”审批服务,企业开办手续最快4小时办结。率先复制推广改革经验,已复制推广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和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146项,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金融、行政审批等领域,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新突破,2021年7月成功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核心制度创新,率先全国推行“全天候”政务服务,服务时间同比增加89.67%;建立出口退税资金池,已发放出口退税扶持贷款72708万元,有效解决智能终端企业出口退税期间资金周转问题;创新设立“宜贸贷”,向宜宾市外向型企业授信并发放2200万元,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开展“交地(房)即交证”,实现交地与交证“双同步、零时差”。
据悉,宜宾自贸协同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亿元,增长22%;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17.9亿元,增长81.16%,有力支撑了宜宾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跻身全省第3位,良好的发展态势助力临港经开区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中列35位,列全省第2位。1—7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宜宾协同改革先行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76.45亿元,增长39.75%,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6.84%。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报记者)近日,笔者获悉,翠屏区收到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杨柳村实验田一家汽车维修作坊违法经营、扰民...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