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点燃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擎”

宜宾日报 2021-05-24 00:33 大字

△崛起的“双城”(左为大学城、右为科创城)。本报记者 曾朗 摄△智能终端企业生产车间正在流水作业。

本报记者 胡鹏 摄△丝丽雅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谢丹 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为新能源汽车“赋心”。本报记者 罗友莉 摄△朵唯创客中心。本报记者 曾朗 摄△领歌智谷产业园。本报记者 曾朗 摄△智轨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本报记者 王宇 摄△宜宾三江新区建设中的极米科技园。本报记者 曾朗 摄

□本报记者 摄影报道

从传统“一黑一白”的支柱型产业结构,到“无中生有”的新兴产业体系多点开花;从全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成功获批,到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从“十二五”末的高等教育全省落后,到如今的大学城、科创城强势崛起……每一步跨越发展的背后,是宜宾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和科教强市战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发展之路。如今,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双城建设方面,截至2020年底,在宜办学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人数分别增加到12所、7万人,宜宾市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省第3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6年的47%提升至2020年的58%。产业发展方面,五粮液集团、丝丽雅集团、天原集团等走上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之路。与此同时,新兴产业从“0”到产业链日趋完整,朵唯、极米、宁德时代等企业与宜宾并肩创造了“耀眼”的数据:2020年,宜宾三江新区GDP、规上工业产值、进出口贸易增速在全省4个省级新区中排名第一,核心区临港经开区在全国218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跃升至35名。跨区域合作方面,宜宾市委、市政府因势而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到2021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2025年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多次带队奔赴成都、重庆两地,与成都市先后签署“1+13”合作协议和“1+5+2”合作协议,共建跨区域合作先行示范市;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两江新区、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等多个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全方位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新闻推荐

四川制造业走进粤浙 宜宾三江新区作重点推介

本报讯(记者陈戎发自杭州)5月18日—19日,“共享发展机遇同创制造未来”四川制造业广东(浙江)投资推介会分别在深圳市和杭州市...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