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围绕大学建 产业依托教育兴 宜宾:“双城”建设点燃新未来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文/图
宜宾“双城”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图为科研人员研究竹产业
“以前,我以为西部发展产业只能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但到了宜宾,才发现西部城市也可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对宜宾的评价。
“依靠政策,发展新兴产业,宜宾可以‘快’起来,但大学城、科创城才能让宜宾真正走向强大。”这是最早一批到宜宾投资智能终端产业的企业家何明寿的肺腑之言。
短短四年,宜宾,这座以一“黑”一“白”(煤炭、白酒)为主的传统资源型城市,以惊人的速度,从无到有,裂变出智能终端、智轨电车、新能源汽车、锂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这一切巨变,得益于宜宾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超常规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
2016年,宜宾仅有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万人大学生数45.8人,远低于四川省162.35人的平均水平。
今年,宜宾大学城、科创城拔地而起,至此,宜宾拥有12所高校、12所产研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在校大学生增加到7万人,跃居川南第一、全省前列。
在“双城”赋能下,长江首城宜宾GDP增速,从2016年、2017年的四川第五,到2018年四川第二,飙升至2019年的四川第一,经济总量由全省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2020年前三季度,宜宾GDP增速继续保持四川第一。
三江并流,英雄逐浪立潮头。
宜宾,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双城”驱动下,正打开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
举全市之力
“双城”四年间从无到有
今年9月9日,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大学城”再添新成员——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开校,首批来自全国各地的1860名学生来到宜宾求学。
这所以“穷究于理、成就于工”为治学理念的高校,设置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科学与技术等11个与宜宾优势产业集群构建高度契合的专业,深度参与宜宾产业转型升级。
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也与四川大学宜宾研究生分院、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生分院、西华大学宜宾校区、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等高校,共同组成了声名日盛的宜宾“大学城”。
与大学城相邻的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2019年3月建成开园以来,已落地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同济汽车研究院等12所产研院和邓中翰、欧阳明高2个院士工作站。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已与宜宾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担任宜宾茶产业研究院院长。
眼前充满活力的大学城、科创城拔地而起的速度,快到就连一大批见多识广、来宜宾投资兴业的深圳企业家都惊叹:“宜宾速度堪比深圳速度!”
宜宾,缘何能如此大手笔推进“双城”建设?
答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以及超前的决策眼光。
四川省委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以来,各市州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四川第四的宜宾要想赢得竞争,仅依托传统产业未必能脱颖而出,必须发展新兴产业,弥补短板。
同时,宜宾的招商团队,奔赴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招商,也遇到同一个问题——不少企业家问:“宜宾有多少高校,有多少大学生,能提供多少人才支撑?”
为了给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智力支撑,2016年,宜宾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重大决策部署。
然而,提出“双城建设”战略之初,引来的却是一片质疑声:有没有那么多钱建大学城?搞不搞得成?建起了大学城,专家教授愿不愿意来?
面对这些质疑,宜宾市委、市政府决心坚定:没有科研,产业创新是无源之水,不可持续发展;没有产业,科研成果无法落地,经济转型将是一句空话。要追上世界的脚步,宜宾必须用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来推动经济发展,才能够拥有与国内外先进产业、与世界对话的水平。
宜宾,放下“搞不成”的疑虑,提起了“干成事”的劲儿。
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把“双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高效率、大力度推进;创新机制,采取“交钥匙工程”、高校师生“拎包入住”;实施“三个三分之一”土地整体开发模式(三分之一用于大学教学科研,三分之一用于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三分之一用于商业商住市场化开发),通过经营城市收益推动“双城”建设。短短四年间,没有增加财政压力的情况下,宜宾大学城、科创城实现了无中生有、扎堆聚集、跨越突破。
目前,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的宜宾市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一期12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开发,已与20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宜宾办学高校由2016年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12所,在校大学生增至7万人以上,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申报城市。在此基础上,宜宾以“双城、三园、四基地”为主要承载区,积极参与中国西部科学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动宜宾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说:“建大学,要长期才能体现价值。宜宾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
“宜宾抓大学建设,抓住了人才,抓住了未来。”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徐仕海认为,大学是一个开放平台,可以输入外面的科学技术、思想和文化,培养人才,输出未来的大科学家和大国工匠。
宜宾“双城”提供了良好发展平台,院士、教授、科研人员、大学生,从全国各地向宜宾汇聚,这些力量的碰撞,产生了“化学”反应,迸发出巨大发展活力。
促“双轮”驱动
“双城”让宜宾走向强大
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户一堆企业,形成一个产业,促进一个集群。这是宜宾在锂电产业领域最有“排面”的发展模式。
今年9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将自己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宜宾三江新区。
“很看好宜宾的发展前景,将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大。”过去四年,欧阳明高院士一直为宜宾汽车、锂电产业出谋划策、举荐人才,看到了宜宾发展锂电产业的决心,也感动于宜宾的求贤若渴。
也正是这四年间,以宁德时代这一全球领先的动力锂电池制造企业领衔,吉利时代、苏州天华超净、广州国光电器、天宜锂业、光原锂电、宜宾锂宝等众多锂电领域龙头企业,扎堆在宜宾建厂,全产业链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
宜宾锂电产业的发展模式,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双城”给宜宾带来的发展活力。
而见证“双城”的,不仅仅只是锂电产业。
今年前三季度,宜宾经济增速第一,出口增速全省第一。取得这样的成绩,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功不可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宅”经济带来的电子消费品需求持续高涨。2月中旬,宜宾智能终端企业抢抓机遇,率先复工,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手机、智能手环、平板电脑等产品出口大幅增长。
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从深圳来宜宾投资的企业,也是疫情背景下营收实现大幅增长的企业之一。公司董事长何明寿坦言:“双城”的赋能,让企业抢抓机遇的底气更足。
朵唯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创新研究中心、研究生实习基地”,并围绕“基础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应用”进行广泛合作,目前在手机终端安全防控及测试技术提升领域,正在实施2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何明寿说,无论是企业的竞争,还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想要拥有未来,必须要和代表未来的城市在一起。宜宾有大学城和科创城,具备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公司持续增资投入宜宾。”
一座城市,一个地方,发展如何,取决于教育、科研这些“新基础设施”的厚薄。康佳移动互联事业部总经理周剑宏说,大学城、科创城为宜宾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而且让整个城市更漂亮、更有文化气息和创新活力,许多大企业愿意来宜宾投资,大学生毕业后也愿留在宜宾,建设宜宾。
不只是新兴产业,“双城”也为宜宾的传统产业赋能。
五粮液瞄准世界500强,邀请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公司,从多个维度、多个领域智助五粮液加快打造健康、创新、领先的世界一流企业,推动五粮液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重大项目布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五粮液集团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共建中国白酒学院,开设“酿造工程与工艺”“酿造信息化”“酿造智能化”等专业,着力打造白酒全产业链、全学科链、全培养链的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竹产业,宜宾引进了浙江农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竹类研究所所长、教授方伟,担任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院长。方伟说:“宜宾有很好的竹资源,我将把科技和浙江经验带到宜宾,发展宜宾千亿竹产业。”
宜宾双城服务局副局长张海生表示,“双城”建设,解决了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和技术缺乏问题,并进一步提升了宜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的驱动力。传统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2019年五粮液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2020年11月初五粮液市值一举突破万亿大关,成为深圳证券市场第一只万亿级个股;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向“三百亿”奋进。新兴产业领域产值从2017年的25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00亿元。同时,“双城”建设带来人流量的增加,也助推了服务业的发展,产值已由2016年的500亿元,到2019年突破1000亿元。
聚八方人才
宜宾裂变惊人发展活力
宜宾,拔地而起的“双城”,正裂变出惊人的发展活力。
开出租车的陈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宜宾人。他说:“和几年前相比,宜宾最大的变化是人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以前很少开车过长江桥,现在每天需数次往返三江新区,接送乘客。”
临港邦泰社区,一个紧邻宜宾“双城”的商住小区。社区住户刘女士是看着大学城建起来的。她说:“2017年刚住进小区时,周边商店还很少,买东西、出门吃饭很不方便。随着大学城建起来,学生越来越多,很多老板瞄准商机,纷纷到社区周边开店,现在,社区的美食一条街生意火旺,许多时候,餐厅吃饭都需要排队。”
“双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人口增加,带动了宾馆、餐饮、出租车生意。宜宾市商务局局长曹杨表示,年轻有活力的大学生,不仅带来服务业的增量消费,而且正倒逼宜宾服务业提质升级。“除传统的餐饮住宿外,大学生、科研工作者们也需要阅读、休闲、交友、影院、戏曲、体育等消费,宜宾为此正积极招引培育。”
陈世海,宜宾学院教授。15年前,他从湖北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宜宾。在他印象中,当时的宜宾,城市风貌只和湖北的一个中部县城差不多。然而近几年,这座城市被“双城”建设点燃了发展引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为宜宾培养了众多师范、法律人才的宜宾学院,也正在从教学研究型高校转为应用型高校。
陈世海说,大学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灯塔,应该去创新开拓,去积极进取,去穷根究底,引领一个地方文化发展。宜宾大学扎堆,教授、老师、学生从四面八方汇聚宜宾,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将有助于宜宾产生创新。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在宜宾街道上,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到宜宾,越来越多的人不仅谈论酒和茶,也谈论5G技术、谈论锂电池、新能源汽车。
宜宾市委人才工作局局长何春琳说,李庄是宜宾曾经的大学城,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同济大学等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迁到李庄,李庄毫无保留地接纳,给予支持,传承了中国文脉,走出了吴孟超、王守武、唐有祺、吴式枢等院士,也促进了宜宾的产业发展。今天,国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双城”是宜宾落实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是宜宾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完善了人才的“硬件”支撑,宜宾将从“软件”上支持更多人才汇聚宜宾,留在宜宾发展。
宜宾市政府党组成员、三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陶学周见证了大学城、科创城的建设过程。他说,一个区域要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必须要把科技创新和人才作为核心点来抓。过去,发展经济的路子是”产业、城市、人”,今日是“城市、人、产业”,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吸引大学生,吸引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聚集。如果80万有创造活力的人汇聚三江新区,那一定是个了不起的新区,定会孵化出更多更好的产业。
三江汇聚宜宾,迸发蓬勃发展活力。
长江,涌动着发展的力量,宜宾,充满激情和包容。
过去,宜宾人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创造性的融合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粮之优势,酿出了香醉世界的五粮液。
如今,宜宾人将秉承这种精神,以“双城”为平台,聚八方人才,创新驱动长江第一城,逐梦未来。
新闻推荐
我司拟通过竞价方式公开处置2艘报废客渡船,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竞价的内容:1、“川南溪渡0123”客船,总长22.8米、船宽...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