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齐飞
晚报记者 黄平
近年来,宜宾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为宜宾2021年如期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十四五”末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提供坚实的科教支撑。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宜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宜宾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扎实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学前教育发展重要决策部署,加快城镇、农村幼儿园建设,着力师资队伍培养,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深化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改革,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加强园本课程建设指导,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探索构建以游戏化为主要形式的保教活动方式,宣传推广优秀游戏案例,促进保教质量全面提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全市有效落实《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督促指导区县调整优化规划布局,着力扩大城镇学位供给,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破解“村空、乡弱、城挤”问题。
推进贫困地区教育控辍保学攻坚,通过大数据比对、完善四本台账、信息化动态管理、暗访督导、分类复学、落实“六长”责任制等,完善综合控辍保学机制,确保不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失学辍学,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失辍学现象。
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研究出台《宜宾市全面化解中小学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秋季学期全面消除大班额。
特殊教育加快发展
按照《宜宾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全市8县2区建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覆盖面达到100%,学校数量居全省第二,“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02%。深入实施《宜宾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全市216间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进度,完善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高考质量持续提升
通过高考学科研究基地建设,强化高考研究;启用“一核四层四翼”的新高考评价体系,邀请国内名师进行解读及高考备考培训;组建学科专家组对特优生进行个性化集体辅导攻关、集体备课研讨,组织命制、推送供特优生训练的试题,抓实“强基计划”;强化对全市主要学校高三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诊断视导,定点帮扶屏山中学,对高中年级进行教研教学指导。依托市教科所,设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覆盖学科教育教研和教学管理研究在内的各学段各学科约25个教学和管理研究基地,为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全市2020年普通高考取得佳绩,一本、本科上线人数实现连续11年增长,增长率连续8年超过全省平均增长率。
大学城建设如火如荼
2016年,当时宜宾只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仅2.5万人。
为补齐短板,为宜宾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智力支撑,宜宾市委高瞻远瞩,做出了建设大学城和科创城的决定。
宜宾启动“双城”建设以来,以平均每年建设三所大学、投用三所大学的“宜宾速度”高质量推进。仅2019年,就相继建设了四川大学宜宾园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宜宾学院新校区等。目前,宜宾已与19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在宜宾办学高校已达11所,在校大学生由2016年的2.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7万人。今年秋期,大学城将陆续有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园区、西南交通大学宜宾园区4所高校建成开学,在校大学生将达到7万人以上,宜宾高等教育从短板变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实现了宜宾人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也将为宜宾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动能。
教育开放有力深化
在2019年“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中国·宜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新冠肺炎疫情等现实因素,今年3月,以“同饮一江水、共赢新时代”为主题筹划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中国·宜宾)网络成果展,创办了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中国·宜宾)网站,搭建起教育发展交流展示和来宜留学咨询服务的平台,在第三届国家“澜湄周”前顺利上线,得到外交部、省外事委员会的肯定。
深化南向开放合作,加快推进宜宾建成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选拔13名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教育厅国际交流中心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合作举办的国际技能培训资格证书(IST)培训班,促进宜宾教育内涵发展,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新闻推荐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赵晓玲: 不怕牺牲坚决请战 带病坚守抗击疫情
△赵晓玲在人民大会堂。□本报记者樊永红昨(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宜宾市第二人...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