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税区助力宜宾搭建更高平台
晚报讯 位于临港经开区的宜宾综合保税区建设工地上,工人们辛苦忙碌,大型机械车来来往往。下个月,这里的建设即将完成,具备封关验收条件。未来,这里将成为宜宾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成为宜宾与世界对话的重要窗口。
下月具备封关验收条件
从2月20日复工以来,宜宾综合保税区的建设者们“5+2”“白+黑”辛苦忙碌着。
这段时间,宜宾综保区项目的工地上,每天有超过400名工人分散在各个作业面,同步开展作业。“到目前为止,一期的4公里道路,已基本完成;4.8公里的围网,已完成了80%;一期12万平米的标准厂房,已完成了97%”宜宾临港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峻介绍,预计在6月份,该项目能够达到封关验收的条件。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的制定工作也在有力推进。“《宜宾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的制定充分借鉴了广州、杭州、宁波等地综保区的扶持政策。”宜宾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张利蓉介绍,该政策从物流分拨、加工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销售服务四个类别制定支持政策,从项目落地、设备搬迁、经营贡献等方面给与企业支持。“这将吸引、促进更多境内外知名龙头外向型企业入区发展。”
重点发展三大业务
宜宾位于西部内陆,不沿边、不靠海,要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中实现重大突破,形成全面立体开放新态势,就必须加快建立开放层次高、功能完善的开放平台体系。
宜宾在寻求这样一个机遇,搭建更高平台。
2017年2月,宜宾正式启动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2018年4月,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递交了设立宜宾综合保税区的请示,相关申报材料同时送达海关总署;2019年12月3日,海关总署正式启动对宜宾综合保税区的审批程序,于12月24日批准设立,原本从启动审批程序至获批最快也要3个月的审批流程,仅用时20余日。
宜宾综合保税区选址临港经开区,位于宜宾港后方陆域保税物流中心以东,总面积约0.89平方千米。将依托宜宾区位优势、“8+2”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和双城建设发展成果,按照区内外一体化发展思路,将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三大业务,建设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口岸作业区、服务贸易区、综合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建设“双城”公共研发平台、白酒进出口检测服务平台、新材料研发中心、国际医学研发服务中心、西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同时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
从内陆走向开放前沿
“宜宾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对我们企业来说,撑起了另一片蓝天!”这是一家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获悉宜宾综合保税区获批后发出的感叹。该公司是一家以手机生产为主的企业,90%的产品都出口,销往印度、非洲、东欧、西欧、北美等地。“在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资金回笼成本上,对我们来说都有很大益处。”
截至目前,宜宾综合保税区1家企业已投产运营、1家企业开工建设、20余家企业拟入驻。首家入驻综保区的港资企业昌鑫科技公司已于2019年8月投产。
对企业而言,是要素成本在降低,而对城市而言,是开放格局的迭代更新。综合保税区是为满足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
“综保区的设立,使宜宾从内陆城市走向了开放前沿。”张利蓉表示,综保区的设立将有利于宜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南向开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有利宜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渝城市群协同开放,助推宜宾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助力宜宾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与此同时,综保区还将有利于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吸引外资,招引更多国际知名龙头企业入驻综保区,持续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宜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再造一个“产业宜宾”。
晚报记者 郎麟
新闻推荐
晚报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幼儿园开园时间较晚,持续为零的收入给民办幼儿园带来了生存危机。近日,宜宾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