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改变宜宾
2016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重大决策部署。三年多来,宜宾“双城”按照“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的“学教研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强力推动下和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下,实现了“无中生有、弯道超车、跨越突破”。
随着“双城”的建设发展,在宜办学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直线上升,一批科研机构相继落地,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多,产业发展更加蓬勃,城市面貌大为改善,市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双城”,正不断成为宜宾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力量,为宜宾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赋能。“双城”,正改变着宜宾,使得宜宾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后劲持续增强,也让人们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高教科技大发展
“双城”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一期12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开发,二期6平方公里正在开发建设。
“双城”的建设发展,助推了宜宾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长足发展。
三年多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位推动,亲自带队开展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招引工作。截至目前,“双城”已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华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学院18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17所高校已签署项目落地协议;四川大学宜宾园区、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一期)、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宜宾校区5所大学建成投用;全市建成开学高校由2016年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7所,在校大学生由2016年的2.5万人增至5.7万人;有来自5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700余人,居全省第二。同时,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一期)等4所在建高校2020年秋期即可全面建成开学,届时在宜建成开学高校将达到11所,全市在校大学生将达到7万人。
全市科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提升,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已落地宜宾,宜宾成功申报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定位为国家级孵化器的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于2019年3月建成开园,引入清华启迪实施整体运营,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宾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宜宾新材料研发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宜宾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院(智慧信息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吉林大学宜宾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长江金融研究院、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11所产研院及欧阳明高、邓中翰院士工作站入驻运行,全省首个厅市共建的智能终端重点实验室落户。以“双城”为引擎,2019年宜宾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9家;全市全职及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得主、院士、国家特聘专家等30名、院士(专家)工作站增至17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户、增长75%;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宜宾科技创新工作排名全省第二位。
到2021年,宜宾“双城”将拥有10所以上大学、10万在校大学生,构建以“一座产教融合的国际化知识城市、双城(大学城、科技创新城)、三园(高教园、高职园、大学科技园)、四基地(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基地、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载体和支撑的“1234”科教发展新格局,打造新时代四川高等教育区域开放发展新标杆。
人才源源不断来
宜宾推进开放办学的力度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围绕加快建成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目标,推动组建川南高校联盟,成功举办澜湄高等教育论坛;积极推进在宜高校与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展开合作,目前在宜高校已与近20个国家的50余所高校和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
三年多来,“双城”像一块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磁石,聚集了高层次人才164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51名、硕士研究生817名。四川欧美同学会海归创新创业基地在宜宾市科创中心挂牌成立。诺贝尔奖得主马克·列文、罗伯特·C·默顿等世界级专家学者的工作站落户宜宾。这些人才和组织机构,为宜宾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着力量。
产业依托教育兴
宜宾“双城”建设贯彻“产业依托教育兴”的思路。
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招引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需求导向设置特色学院和专业,围绕区域发展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围绕科教双轮驱动助推产业转化,宜宾在“学教研产城”融合发展上走出了一条宜宾特色道路。
来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紧紧围绕四川省“5+1”、宜宾“8+2”产业需求,建立了45个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平台,其中仅2019年就新增9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孵化)平台;在宜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与省内外企业、院校签订了人才培养、技术咨询等合作协议265个,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20余个、开展科研合作117项。校、地、企着力打通需求对接渠道,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技术研发及市场化项目200余项。企业在本地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大大降低了知识搜寻成本。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构建起知识转化为经济的链条,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可靠力量。
三年多来,宜宾在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非常喜人,因“双城”而兴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不胜枚举,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链式发展,活力无限。
其中,截至2019年底,宜宾市已经签约包括朵唯、苏格、中兴、领歌、酷比等品牌企业项目在内的智能终端项目185个,协议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终端产品体系和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居西部前列、四川首位。“宜宾智造”的手机、手机主板、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叩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出口5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宜宾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增长极。
同时,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等,宜宾食品饮料、能源化工、轻纺建材等传统产业也加快转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城市围绕大学建
宜宾“双城”建设也贯彻“城市围绕大学建”的思路。
“双城”建设紧扣“效率、质量、安全、环保、廉洁”五大要求,不断创造“宜宾速度”,“双城”区域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新城。现在,“双城”已成为来宜旅游新的“打卡地”。
三年多,“双城”所在的临港区拓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近15平方公里,增加城市人口约15万人。宜宾国际会展中心、白沙湖湿地公园、竹生态文化公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和一大批居住小区已经建成或正在加快建设。
在高校、园区拔地而起的同时,临港区城市功能配套也在同步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医院、公园、商业综合体、智轨交通等综合配套设施快速完善,为“双城”区域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生活服务。“双城”建成学校的体育场馆设置,在满足学校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均对外开放,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宜宾人民一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建宜人宜宾,在创建文明城市、脱贫攻坚等活动中,他们的身影频繁出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浓厚的学风和文化潜移默化,促进了社会文明风气的变化。
新闻推荐
智轨“体检”5月13日,在宜宾市三江新区中车铁投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的车间里,工人正在对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进行检查。智轨...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