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慎终追远寄哀思
4月4日,农历三月十二,便是2020年的清明节。
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作为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名清明。古人把清明节气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桐是桐花,这是清明的“节气”之花,当绚烂缤纷地开过,也就预示着春天走向尾声。二候“田鼠化为鹌”,是指清明时节天气转暖,阳气渐盛,喜阴的田鼠躲回地穴,喜阳的鹌鸟跃上枝头,古人便天真地以为田鼠变成了鹌鸟。三候“虹始见”,是指清明雨后天空明净,也能看见彩虹了。
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古代节期长达20天之久。除了4月4日的“正清明”,还有“前10日后10日”祭扫的说法。在这段时间内,人们祭祖扫墓,怀念先人,寄托哀思,同时也踏青嬉春,举行各种户外的游乐活动,不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也有游春嬉春的生动。
在老宜宾的官方和民间,清明祭祀都是民俗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据《宜宾民俗札记》的作者、民俗专家凌受勋教授介绍,光绪年间的《叙州府志》记载,每年农历三月清明日,叙州官府就设“天子祭”设坛于城北,置办酒菜,祭祀孤魂野鬼。屏山则在清明日迎城隍于郊外,也设祭坛,以祈地方平安。此外,据他介绍,宜宾的清明祭祀还伴随着文脉流传。北宋大词人黄庭坚曾被贬官于此,从南宋开始,山谷祠就成为了戎州人缅怀黄庭坚的场所。每逢清明,地方官率本地贤达毕集于山谷祠举行祭祀活动,礼毕,人们还会聚宴饮,写诗作文,以追悼山谷。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中华传统文化,清明祭祀更带有“慎思追远、尊宗敬祖”的意义,宜宾许多家族都在清明期间举办祭祀先祖、宗族联谊活动,即民间所谓的“清明会”。其目的是为了解家族历史、铭记先祖,搭建平台加强交流,同时弘扬优良的家规族训,以更好地教育子孙。今年因是新冠肺炎特殊期间,不倡导集中祭祀和聚集,许多家族的清明会也就暂且停办了。
民间最重要的清明活动自然是“上坟”。一般来说,清明时,人们备上酒肉蔬果、香蜡纸钱,去先人墓前磕头叩首,然后再拔除荒草,修葺坟墓。今年清明是疫情特殊时期,全市各公墓都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把控地向社会开放,需要预约,入园时,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并佩戴口罩。同时也推出了线上绿色祭奠,通过网络祭祀平台为逝者创建纪念馆,可双在线献花、寄语,以寄托哀思。
新闻推荐
李德勋督导县区留观点工作对各类防控疫情数据和时间节点记得特别清楚,这是记者对宜宾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德勋的深刻印...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