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双城”奋进崛起 学教研产城再增活力

宜宾日报 2019-12-07 00:39 大字

□本报记者 陈玉霞

“我们将紧扣宜宾产业发展需求,紧盯国际前沿和区域重点任务,努力将我校在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领域的优势特色与宜宾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新学院、新定位、新机制……”近日,在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奠基仪式上,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龚灏信心满满地说。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科技和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增强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奠基是宜宾市推进大学城科创城(以下简称“双城”)建设的一个缩影,亦是宜宾市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再一次生动实践,不仅为培育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而且为宜宾加快建设全省唯一“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 再增活力。

回眸往昔,全市高等教育发展与全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极不相称,科技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曾一度成为制约宜宾发展的短板。

自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强市”战略,创新体制机制,无中生有强力推进“双城”建设,在宜宾高新区高起点规划36平方公里(首期12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和科创城。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宜宾市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宜宾紧扣全省“5+1”产业布局和全市“8+2”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推进高校、产研院与企业、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着力将教育科研资源转化为产教融合优势。在创办特色学院学科方面,宜宾市围绕白酒、智能制造、汽车等产业,共建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中国白酒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宜宾智慧信息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宜宾同济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围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共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长江金融研究院,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智库作用,多方位、多层级创办特色学院学科,培养各类高端产业人才。

与此同时,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已落地宜宾,宜宾市科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提升。宜宾市积极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实现产教协同创新,成立四川省智慧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子科技大学&朵唯智能云谷创新研究中心,省科技厅、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市三方共建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宜宾市共建“四川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试验区”,校企共建“产教融合战略基地”,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以此培育链接载体、集聚发展要素、夯实人才基础、完善融合体系,不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为全市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截至目前,在大学城建设方面,已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8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5所签订项目落地协议,已建成四川大学宜宾园区、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等开学高校达6所,在校大学生5.7万人;今明两年即将建成开学高校4所,在校留学生有来自50余个国家的700余人。

在科创城建设方面,宜宾市科创中心今年3月顺利开园,引入清华启迪公司进行整体运营,已入驻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邓中翰院士工作站(中星技术公司),即将入驻宽东方长江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等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

如今,“双城”一期12平方公里已初步完成开发,二期6平方公里正在布局推进,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电子科大研究生院宜宾分院等项目建设质效并举,川大宜宾园区项目仅用时145天即建成竣工,再次创造新的“宜宾速度”……

展望未来,在“双城”奋进崛起的雄劲跫音中,曾经的发展短板逐渐成为引领川南乃至四川科教的后发优势。

新闻推荐

首条智轨运营线在宜宾开通

12月5日,智能轨道快运系统从成贵高铁宜宾西站驶出,开往临港经开区智轨产业园站。庄歌尔摄(视觉四川)我国自主首创的新型城市...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