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面塑艺术:捏尽人间百态 塑出浮世千味

川江都市报 2019-05-24 11:14 大字

李烈光与弟子牟亚莉

李烈光正在制作面塑

近日,央视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栏目大型系列特别节目《长江行》摄制组走进宜宾市翠屏区旧州小学校园,将镜头对准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宜宾面塑艺术。

但见宜宾面塑的传承人们,用一双手,一团面,几件工具,就能在揉、搓、压、捏、剪之间,塑造出形神具备、细致精妙的花鸟虫鱼、戏剧人物、芸芸众生……大千世界,若出其中;人间百态,若出其里。

人赞宜宾面塑艺术,“掌心分善恶,手指出美丑”,真乃一枝独具神韵的“天府奇葩”。

◎ 宜宾晚报记者 张新/文 庄歌尔/图

掌心分善恶

手指出美丑

宜宾面塑的来源众说纷纭,曾有学者考证,它缘起自诸葛亮南征时,“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遇泸水河作祟,于是诸葛亮将牛、羊、猪、狗之肉而包之以面,塑制作成人的首级,实行祭祀。这便是面塑雏形。故此,面塑艺人还供奉诸葛亮为此行祖师爷。

据宜宾市翠屏区文化馆馆长、宜宾面塑第四代传承人赖维君讲述,宜宾面塑成谱系传承,应是在晚清,已历百余年光阴,第一代传承人为成都人杨少华老先生。

杨少华将北方面塑艺术,经过改良创新,成为宜宾面塑的雏形。之后一代代传承人将面塑同宜宾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结合,为这种民间艺术的创造和传承提供了广阔空间。

最初,宜宾面塑以瓜果、蔬菜为主题,以糯米粉、面粉为主料,植物色和糖精为辅料,制出的面塑既可看,又可食。

时代更迭,岁月流转,宜宾面塑的主要价值由食用变为审美,其题材也不局限在瓜果蔬菜,而是开始描摹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它的主料选用面粉、糯米粉、白矾、桃胶、蛋清等物,面粉要精、糯米粉要细,白矾要纯白透明……甚为细致考究。其次,宜宾面塑的关键在“烫面”。面不可“烫”成面疙瘩,七分熟最佳。“烫面”再揉好后,加入彩色颜料,便可进行制作了。

宜宾面塑的一大特色是不霉变,不开裂,不变质,那是因为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在面团中加入少许中药成分。宜宾面塑也改变了北方面塑先塑后上色的技法,成品造型形神兼备,夸张奔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2007年,宜宾面塑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

质朴巴蜀味 现代众生相

要说宜宾面塑,年近9旬的第三代传承人李烈光必得浓墨重彩地书写一笔。

在旧州小学的李烈光面塑工作室中,记者看到,李烈光正在制作一尊30公分高的“贵妃醉酒”——这样一尊仕女,若无人打扰,他一天时间可以做完——团团彩面在他手中,如有生命,只需一把小梳子、一个牛角做的拔子、一个牛骨头做的滚珠和一把小剪刀,再经过揉、搓、压、剪,便赋予灵气,“活”了过来。

他一边做,一边解释——贵妃酒醉,要捏塑出贵妃的醉、媚、贵,除了姿态、服饰、手势外,还需注意贵妃眼中的红血丝,才能准确捏塑出她的酒醉之态。

环顾工作室四周,满满当当都是李烈光师徒的面塑作品,从“千手观音”到“桃园结义”,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到风华绝代的古典“四大美人”,从手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再到一身红衣惟妙惟肖的散打评书艺术家“李伯清”……李烈光的作品千人千态,形神兼备。不过,他的小徒弟牟亚莉说,“老师最爱武将,最有气势。”李烈光嘿嘿一笑。

李烈光与面塑相伴已经80载了。他的祖父、父亲均为民间面塑艺人。7岁那年,他用稚嫩的双手从父亲李邵武手中接过一团面。从此,他生命中所获的成就荣光,所遇的艰难险阻,都来自这双手与这团面。

李烈光比父亲有天赋、肯钻研。9岁那年,他即带技艺闯荡成都,获外号“雷麻子”的面塑大师雷跃山青眼,将之收为弟子。

又两年,11岁的李烈光便在能人辈出的成都面塑江湖闯出一番名堂。当时的物价,10来斤大米不过8毛钱;一桌大餐,需2个大洋,而他小小年纪,一天能赚30块大洋。其秘诀在于,他能传承传统,更能观察创新。他没读过什么书,但爱看戏,爱交朋友,川剧舞台的光影声色,带给他艺术的熏陶;街头芸芸众生百态,又让他的作品接地气、有新意,创造出独特的气质和神韵。

他“看见什么,就塑什么”,除了川剧舞台的王侯将相英雄好汉才子佳人,他看见大街上着旗袍、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就能原封不动地捏塑出来,而且特别注重其“曲线美”。旧社会,美军在街头作恶,他在街头卖艺,看见了,也如实捏塑出来(差点吃了枪子),更不要说那码头上的力夫、泡茶馆的茶客……都是他灵感的来源。

他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他说哭丧之人,若是哭至亲,必会哭得肩膀抖动;他说盲人,真盲必是下巴朝天,昂头探路,假瞎才会低头……

正凭借这细腻入微的观察,数十年后,李烈光凭着脑中记忆与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了大型面塑群像——《茶馆》。

这套包含56个人物及各种物品的《茶馆》,描绘出民国时期川南茶馆的地道风情与神韵。茶馆中的诸位“茶客”,阶层不同、姿容不同、神态迥异,有下棋打牌的、摆龙门阵的、 洽谈生意的、会客交友的、搓背掏耳朵的、吹拉弹唱、打瞌睡发呆的……好一幅充满市井生活气息又栩栩如生的众生相。

《茶馆》还巧妙地结合了竹、木等材料进行造型。比如竹椅、茶桌、盖碗茶,比例准确,造型逼真,静观之,耳边似乎还能听见大半个世纪前老茶馆的喧嚣与热闹。

捏尽民间百态,塑出浮世千味。2000年,李烈光被四川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高级艺术家”称号,《三国人物》作品在成都民间艺术“三绝展”中获得绝技奖。专家评论李烈光,“凭借丰厚的生活阅历和精湛的面塑技艺,既保留了质朴的巴蜀风味,又融合了现代意蕴,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被业界视为宜宾区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

收徒倾囊授 一心为传承

C

新中国成立前,李烈光喜欢在老城区“宝元通”(现民主路老百货大楼)门前做面塑;后来,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加入过搬运公司。

改革开放,他宝刀未老,又在街头摆摊,画糖画、捏面人。人民公园、青皮树、打金街……他的面塑来到哪里,哪里就是人群关注的焦点,孩子惊喜的源泉。

2015年,李烈光与弟子赖维君在水东门拍摄宜宾面塑的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一位大妈突然走过来,惊喜地问李烈光,“哎哟,您老人家还在哪!我小时候就看过您捏面塑!”

但随着时光荏苒、时代变迁,李烈光垂垂老去,面塑逐渐消失在街头巷尾,退出市井生活,更面临传承困境。

如今李烈光有两名亲传弟子。其一是现任翠屏区文化馆馆长的赖维君,他也是宜宾面塑艺术的省级非遗传承人。2006年,赖维君大学毕业后,来到翠屏区文化馆工作,跟随李烈光走上了面塑之路。这位老艺人对他倾囊相授,手把手教导,不讲报酬,只为传承。

2011,李烈光又收了旧州小学的美术教师牟亚莉为徒。2013年,李烈光成为旧州小学特聘的面塑工作室艺术顾问。学校把面塑汇编写成特色校本课程,将面塑融入美术课堂。如今,他有学校的六名美术老师做弟子,几百名小学生是他的徒孙。

李烈光牵挂着弟子和孩子们,每周一到周五,早上7点半,就踏着晨光爬上位于4楼的面塑工作室,泡一壶清茶,一边做面塑,一边教面塑,一天做7、8个小时面塑,从不间断。就这样,坐下去,做下去,有时做得入迷,甚至会忘记上厕所。

弟子们最佩服师父的,就是他数十载如一日的坚持。为了保护与继承宜宾面塑艺术,宜宾有关部门除了制定《宜宾面塑保护计划》,出版书籍《天府美术奇葩宜宾面塑》外,李烈光和弟子还开办了面塑工作室与面塑传习所,一方面对面塑精品进行集中展示,同时,这也是一个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的场所,可以吸纳更多对面塑感兴趣的年轻人,加入面塑的行列。

赖维君表示,面塑要“活”起来,就要研究打造、包装、发展面塑艺术的路径,争取让面塑艺术走向旅游文化市场。李烈光则是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他别无所求,唯剩的心愿,是多留下些作品,多留下些技艺,不负此生,亦不负初心。

新闻推荐

源头防控风险 精准服务民营企业

本报讯(钟丽记者李丹)记者从22日召开的宜宾中院《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建议》新闻发布会暨赠送发放仪式上获悉,近期,该院...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