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嬗变中留存宝贵记忆 读罗平《宜宾市翠屏区街道史话》
[摘要]——读罗平《宜宾市翠屏区街道史话》
□徐万琪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治国参考史书,建设地方参考方志。街道是一个城市的骨骼和经脉,它是城市文化的有机体,几乎所有的城市历史都是围绕街道展开。罗平先生的《宜宾市翠屏区街道史话》(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2018年12月)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把宜宾从建城到现代的街道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尤其是明清到本世纪初的资料最为详细。史话一书,可以看作是小众的地方志,涉及面窄而深。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方志的编修,为治理地方提供参考资料。一部成功的志书,是融可读性和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罗平在这方面,做到了三者兼顾。
从简单而准确的文字中,可以遥想多少历史的辛酸和烽烟,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线索。如“僰道城因马湖江(今金沙江)大水荡圮,樊城尽毁。后迁宜宾江北旧州坝,建庙筑塔,夯土为城。后因元代铁骑弯刀践踏,退白塔山(东山)筑山城以抗元,后降。”宋末元初,是民族的劫难时期,有学者将南宋军民的殊死抵抗称作是一个王朝最后的骨气,不错,戎州,嘉州,泸州等地都与蒙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拉锯争夺。回望一个个厚重的历史符号,凌霄城,神臂城……无不浸染了抗元的血气。虽然作者囿于篇幅没有展开叙述,但作为一个对历史比较敏感的读者,总喜欢顺藤摸瓜,去查找更多细节。
一条街道,其实就是丰富的茶话谈资,它的兴起有赖于人口的集中居住;它的鼎盛和繁华,又依靠社会的进步,物资的丰盛。宜宾处于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加之物产和资源丰富,商会自然就特别兴盛。在很多街道的记述中,可以窥见商会的运作方式,为研究近现代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作者不光是用史志的笔触去简单总结一条街的来龙去脉,加点“佐料”给读者,这本书的灵魂就丰富了。譬如介绍东街,今天走到那里,是繁忙的街道,两边钢筋水泥建筑与宜宾城区其他地方并无区别。但是在瓦房鳞次栉比的年代,东街却有很多值得书写的故事。如“兰香斋”的故事,初听兰香斋三个字,还以为是某个文人雅士的书斋,实则不然,它是一家卖牛肉的店铺,因众人对其“如入芝兰之室,而满屋生香”的好评而得名,用心制作美食能到此境界,实不负赞美之词。坐在安静的屋子里,泡一杯清茶,听作者细细道来,讲述一个靠牛肉发迹的厨师,想象当年争相抢购的风潮场面,实在是一种惬意。
城市的发展和街道的嬗变,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各个阶层人物的人生轨迹。无数个大小人物的典型事件,实际上就是城市和街道的人文内涵。善于在叙事中把近乎淹没的历史展示出来,是本书写作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贩夫走卒的劳苦无助,伶官戏子的清苦生活,还是白手起家商贾的大起大落,都有涉及。在讲咸熙街一节中,我们看到了“隆盛班”戏班子的大概面貌,从作者白描式的语言里,看到了社会底层人物为了养家糊口的谨小慎微,但最终却落得个船覆人亡的凄惨结局,实在是令人欷歔。
该书的一大特色,就是对一些以讹传讹的街道名进行了正本清源地追溯和梳理,让不熟悉宜宾本土文化的读者能得到准确的信息。如“都长街”和明代曾省吾讨都掌蛮的关系;大碑巷、小碑巷背后的历史;令人啼笑皆非的“毛狮街”的来历。回望一个个充满奇闻轶事的街道,才发现宜宾的历史总是穿插其中,再不进行有意识地整理,恐怕下一代将茫然无绪。
要写好一本街道史话,绝非易事,除了要在堆积如山的历史资料里梳理出线索,还要亲自去实地考察,求证实物与记载是否吻合。听朋友讲,本书作者罗平先生不会电脑打字,只能用手写板书写,然后再录入电脑。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他已经写坏了三四个手写板。其毅力堪称难能可贵,其治学精神令人敬佩。
《宜宾市翠屏区街道史话》犹如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画卷里来来往往的人物成千上万,各个时代的人物风貌各具特色,带有鲜明的印记。每翻动一页,就如同切换一个镜头场景,把旧叙府的繁华沧桑、新时代的高楼大厦一一镌刻在画里。城市的生活水平,市政变化,娱乐聚会,当时的民风,百姓的习俗,政治变革对街道的影响,都或详或略反映在书里。在科技进步和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的脚步似乎跟不上潮流的步伐,也许离开家乡三五年就不能认识旧街道了。罗平先生的这部书,把多少人的乡愁和老龙门阵汇聚于薄薄的一册书,但愿这是惠及子孙的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郑静)截至2019年1月,宜宾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额4.05亿元,同比增加1.45亿元,增长55.78%,新增缴存人...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