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背后的团队 深圳—宜宾的产业转移之路(中篇)

宜宾日报 2018-07-17 04:06 大字

[摘要]深圳—宜宾的产业转移之路(中篇)

□本报记者 李美琪 陈根

三年前的临港,到处是待建工地。

三年后的临港,智能终端企业厂房林立。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出台政策措施,支持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也离不开相关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落实,其中有两个人很关键,一位是宜宾临港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谌青,另一个是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

他们的背后,是两个年轻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促成近百批次客商来宜考察

临港投促“背包”团队出类拔萃

每个月,宜宾临港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谌青都会在深圳和宜宾两边跑,风雨无阻。

7月8日,记者在深圳看到他时发现一个怪现象,他和他的团队出门时全部背的帆布“背包”,看起来沉甸甸的。

别的公务员出行,不都是拎公文包吗,他们为何像外出务工人员一般背“背包”?

谌青解释,一是为了把双手腾出来,见到客商时,便于伸出双手递上名片并和对方握手,这样更有礼貌;二是因为要带的东西太多,有电脑笔记本、宣传手册和纸笔等,因为每次拜访客商时都要推介宜宾,同时也要考察了解对方的实力,这些工具都必须随身带。

大家调侃,谌青这个团队的工作类似保险推销员,又涵盖了外交官、记者和公安的工作。

由于天气太热,一路上,他汗流浃背,衣服完全被汗水浸湿透。

这天早晨,他8点钟出门,一路拜访了四位企业老板。几家企业都是生产手机零部件的,每到一处,他和团队成员马上查看企业的生产场地并对周边进行走访,边了解边作记录。

实地走访完毕,他们来到企业的视频会议室,打开电脑向对方介绍宜宾的产业发展情况及各种优势,再倾听企业的想法。

(下转第二版)

宜路向南 丝路花开

——从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宜宾出发

新闻推荐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学子身体力行弘扬优良传统

□本报记者邓烨演唱道德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分享好人好故事、《百善孝为先》主题宣讲、诵读《大堰河我的母亲》……...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