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新闻

宜宾日报 2018-06-21 01:14 大字

□本报记者 张茂洁

自大学毕业后,我便进入宜宾日报社工作,时至今日,已8年时间。在新闻部工作时,时常采访严肃的时政新闻。但其实,看似严肃不可侵犯的时政新闻,却也可以做出有温度、有力量的新闻。

2011年,我去宜宾监狱做了采访。主题是“关注服刑人员贫困的家庭生活”。延用该监狱长李继康的话:“犯罪分子已通过法律得到应有的惩罚,但其家庭成员却不应被社会放弃。”

李继康告诉我,现在很多服刑人员都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他们入狱后,带给家庭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是巨大的,许多家庭甚至就此分崩离析;而许多服刑人员更由于此,不能安心在监狱服刑,对他们的改造极其不利,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也会造成或大或小的问题。

在服刑人员孙某与教育科民警孙正刚的聊天中,我发现,孙某反复提到的一件事,就是“希望狱警能帮我找回老婆孩子,感谢你们帮我照顾老父老母。”在狱中,他唯一关心的是自己什么时候能减刑,能减多少年的刑期,什么时候能出狱亲自照顾年迈的双亲。而在他刚入狱的时候,由于过度担心家里的妻子、孩子、老人无人照料,思想压力过大,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回家后,我将此次采访写成稿件,《高墙外的“艰难亲情”》。报道见报后,监狱方在早上给我打了个电话,对方告诉我,相关领导看过这篇稿件后,希望能多帮助这位服刑人员,目前已启动对他的帮扶计划,同时还准备开展系列对此类人员的帮扶计划。

彼时,我由于前晚值编辑班,通宵没睡,正在补眠。迷迷糊糊的我,听到这件事,情感和理智一时间不在同一条线上。等挂断电话后,那绵绵而来的欣喜,才逐渐包裹我。

这是第一次,被采访的对象给我的回馈。不是吃饭喝酒,而是真切地感到报道被重视、真正地对某些群体有帮助的采访。我想,即使这篇简单的稿件花了我整整一天的时间去采访,即使它并没有给我带来经济上、荣誉上的价值,但我很满足。

也是在2011年,我去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采访。这里的学生多为聋哑人,小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茜。并互相留了QQ。

这篇报道主要围绕聋哑学生对与正常人接触的抵触和不信任,及身体缺陷带给他们在生活上、情感上的不便,比如容易被骗走上犯罪道路。

茜告诉我,她不太懂得分辨“好人”与“坏人”。为防以后被骗,工作后,她只得采取对外界不理不睬的态度,不与任何人交流。

这让我感到担心。孤僻的孩子,一旦有外界的“刻意关怀”,他们更容易上当。

这个眉目间与我妹妹有几分相似的女孩,让我不知不觉把她当成我的妹妹看待。尽管这个孩子装了助听器,但她仍然需要靠看口型来与人顺畅交流,纯粹的听力,她还是听得很模糊。

某个晚上,在看CCTV13新闻台时,得知该台即将推出手语播报。我赶紧上网给茜留言,告诉她可以多看看这个台,多了解一些新闻时事。晚上她上网时,给我留言:姐姐,我看了新闻了,我知道那个地方在打仗。

隔天,我跟她聊天,她跟我说,你好像我的亲姐姐,你比我妈妈还啰嗦。

对于这篇报道,我不知道看过的读者会有怎样的反馈。但于我,内心却充满温暖和关爱。再在街上看见这些聋哑人,我不再用好奇的眼光去打量他们,因为,他们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普通的一个人。

做一篇有温度的新闻,即使有时社会反响不大,但于自己,却是获益良多。

新闻推荐

6月22日 宜宾万友啤酒狂欢节 带你嗨翻世界杯

2018世界杯,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六十亿人的火热激情。只看球,怎能尽兴!长安马自达宜宾万友4S店,本周末邀您一起疯狂,玩赚世界杯...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