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跑“祝贺” ——致谢30年前支持《宜宾日报》复刊的朋友们

宜宾日报 2018-05-31 00:00 大字

[摘要]——致谢30年前支持《宜宾日报》复刊的朋友们

□余忠华

看到《宜宾日报》复刊30周年的征稿启事,作为30年前《宜宾日报》复刊的筹建人之一,《宜宾日报》复刊号一版的责任编辑之一的我,有很多感慨想对同仁们倾诉。但身处异乡,距报社数千里之遥,想说,也没那么方便。思去想来,还是写篇短文,一是支持现在同仁们的工作,二是顺便感谢一下当年支持报纸创刊的朋友们。

1988年的5月,那时本人30多岁,从小宜宾市(现在的翠屏区)宣传部抽调到《宜宾日报》复刊筹备组。筹备组设在现老干部局楼下一间大办公室里。筹备组组长是当时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继福,后来也是复刊后的首任总编辑。他对我们说,原《宜宾日报》停刊近20年,过去的东西全部没有,我们重新办报纸,虽然名称一样,但却是白手起家,重新创业,也叫重新创刊吧。地区财政也不富裕,拿不出更多钱来办报,全靠大家艰苦创业,靠社会各界朋友们的支持。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跑祝贺单位的工作。

那时的广告发行部只有两个人,行政上的同志还要办理复刊手续,筹备一些办公用品等,我们搞采编的和搞广告的主要任务就是跑祝贺。报社没有一辆汽车,市里公共汽车只有现在的一路车,从人民路来回跑柏溪,到南岸只能乘上、中、下渡口的过河船,或过金沙江铁桥,跑祝贺单位只能走路或骑自行车。从部队转业时我带回来了一辆28圈的旧自行车,还算有优势。当时我住在还没有开发的南岸乡坝头。南岸有很多如食品设备厂、鱼泉酒厂、机械厂、纸箱厂、皮鞋厂这样的乡镇企业、集体企业,也有如电声厂、电机厂、耐火材料厂这样的国有企业。我的多数时间就是骑着自行车在南岸全是灰尘的泥结石路面上奔跑在这些单位间,也跑老城区和上江北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且一个单位至少要跑两遍。电机厂在盐平坝,骑自行车来回就要半天。就这样,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10多个人跑了几百个单位。一个单位少的赞助100元,多的上千元,也有几千元的,好像还有一些个体户都表示了他们的一点心意。最后统计下来,共收到赞助费30多万元,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了。要知道,那个时候,报社职工的人均月工资也就是50元左右,每个人每个月的编辑费10多元。总编辑张继福是宣传部副部长,没在报社领工资,连10多元的编辑费都不领。当时报社全体职工每个月的工资加编辑费累计还不到2000元。如果人员和工资水平不变,30多万元够发全体职工10年的工资和编辑费了。

当年支持《宜宾日报》再次创刊的单位全都刊登在1988年7月1日的复刊号上,并永久载入了宜宾报业的史册。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宜宾日报社才在再次创刊之初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使报社一天天好起来。斗转星移,一晃30年过去了,当年曾支持过报社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包括一些行政单位现在已无踪影。有的在经济浪潮中被淹没,有的融入了其他组织或改组转型,有的在机构调整中被撤销或合并,或变更名称和职能。但不管如何变化,作为发展越来越好的宜宾日报社及同仁们都不能忘记他们。报社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与当初他们的支持分不开。懂得感恩,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报社,我相信,优良传统是不会在我们这里消失的。再次向30年前支持《宜宾日报》复刊的已经消失和健在的单位,向30年前支持《宜宾日报》复刊的已经逝世和健在的朋友们说声谢谢!

宜宾日报复刊30周年

我与《宜宾日报》的故事

新闻推荐

全市安监系统局长座谈会召开 部署预防性执法及汛期安全

本报讯(张娟)近日,宜宾市组织召开全市安监系统局长座谈会,学习传达相关会议精神,总结分析1—4月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并安排...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