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寺的石秤砣

宜宾晚报 2018-05-10 10:54 大字

武德龙池寺大殿现存一个石秤砣,是武德文史爱好者曾昭杰(若在,而今80岁了)在30年前发现的。当时这个秤砣在笋子行住民陈朝武宅前,半截埋在地下,供拴牛用。而陈朝武在民国时,当过乡长张文久的管家。武德人把这个秤砣看着武德的镇乡之宝。

■ 镇乡之宝

后来武德住民集资修复了龙池寺,这个秤砣就放在龙池寺里。武德人把这个秤砣看着武德的镇乡之宝,武德的住民都知道这个秤砣的事。我到武德,大家都向我提起,并说龙池寺的钥匙就在曾昭杰的儿子手里。我想到龙池寺去看看秤砣,曾昭杰的儿子,在场上开兽药门市的曾宪涛热心地陪我去。秤砣长50厘米,高50厘米,厚25厘米,上圆下方,重40公斤,是用极坚硬的青石琢成的,上方有一供穿秤毫绳用的圆孔,用根铁链子套在寺里大殿的柱子上。秤砣正面右方阴刻“较准公议”,背面阴刻“张永福站”字样。

■ 秤砣刻字

还是先从秤砣上的刻字着手吧。《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校”“较”为通假字 ,“较准公议”即“校准公议”,也就是经过校正后的标准衡器。

何谓“公议”?在河南南阳社旗镇山陕会馆中至今仍保存着一块“同行商贾公议戥称定规矩”碑刻,上书:“赊社店,四六客商集资兴贩之墟。原初,码头买卖行户原有数家,年末人烟稠多,开张卖载者二十余家,其间即有改换戥秤,大小不一,独网其利,内弊难除。是以合行商贾,会同集头等,齐集关帝庙,公议秤足十六两,戥依天平为则,庶乎校准均匀公平无私,俱各遵依。同行有和气之雅,宾主无疏戾之情。公议之后,不得暗私戥秤之更换。犯此者罚戏三台。如不遵者,举称禀官究治。”不难看出,山陕会馆的“公议秤足十六两”和武德的“较准公议”(“校准公议”)都是对客商采取讲信义的负责态度,坚决反对以坑骗欺诈行为对待客商,显示古驿道上的武德古风犹存。自然,重信守约也给晋商和武德的商民带来了商业上的效益。

“张永福站”刻字,证明这是个栈房里用的衡器。乾隆时南溪翁注霖《南广杂咏》道:“马蹄脚下尽居廛,烟火相依夹道连。忽听市声呼口岸,站房知在隔邻边。”翁注霖自注:“在城内住者称曰‘马蹄脚下’,饭钱曰‘口岸’,客店曰‘站房’。”可见在清代宜宾称栈房为“站房”。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武德巨型石秤砣,是一个在清代经过具有公信力的,类似于现代标准计量检验局之类的机关叙州府工部检验校正后的秤砣,在一个号名叫“张永福”的栈房里使用,这个栈房进出货物的数量很大。

新闻推荐

今年宜宾力争完成 高新技术企业 产值620亿

晚报讯昨(9)日,2018年宜宾市科技暨知识产权工作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全市力争今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800件以上,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产值620亿元以上。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认真落实市委“565”总体谋...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