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技术支撑再生高粱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1-15 07:36 大字

本报讯(康程 蒋运强 特约通讯员 王宏亮)“现在我们村民的生活都比较好了,国家的政策也好,我们种高粱都有专家指导,而且还不愁销路,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近日,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洋坪村,酿酒高粱产业基地的再生高粱长势喜人,村民姜俊笑呵呵地告诉笔者。

过去,受山区地理条件的制约,种红高粱结构单一、经济附加值不高,加上种植技术的欠缺,收入也不高。

近年来,翠屏区抓实“宜长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下大力气打造酿酒专用红高粱基地,结合当地实际,从政策扶持、技术支撑、物资保障等各方面扎实保障。引入再生高粱技术就是其中调整种植结构的一次生动实践。

据区农林畜牧局总农艺师刘灏介绍,再生高粱是通过技术蓄留在头季高粱的基础上新发出来的高粱,技术要求特别高。在达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能达到亩产300公斤,按照保护价2元/斤测算,一亩产值在1200元以上。同时,再生高粱是晚秋生产,时间短,也不用育苗移栽,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眼下,当地3000余亩的再生高粱即将进入收获时节。笔者在现场也了解到,目前,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当地高粱种植机械化手段已覆盖了48%,高粱亩产量相比以前提高了30%以上。规模化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宜长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内的红高粱和再生高粱不仅产量甚丰,其独特的品质也赢得了市场的口碑。

新闻推荐

潘用校:一片丹心为学生 立德树人育栋梁

□本报记者陈玉霞“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无论学生们取得多大的成就,只要内心还惦记着我,作为一个教师,我这辈子就值得了。”这番质朴的语言,出自宜宾市六中退休教师潘用校之口。眼前,这位身着黑...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